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农村文化资源分布状况与存在问题研究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资源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托,是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载体,是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农业普查所获取的全省农村文化资源信息,尽管十分有限,但还是为我们了解农村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其分布,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当前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浙江农村文化资源的现状、分布特点、现有资源与日益提高的农村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期望为各级党和政府了解和制定农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浙江农村文化资源现状

近年来,浙江以创建文化先进县、东海文化明珠、文化示范村(社区)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乡、村两级文化资源不断丰富。

(一)全省三成乡镇有影剧院

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1215个乡镇[1]共有影剧院466个,分布在374个乡镇,至少有1个影剧院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30.8%。这一数据与同口径的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要高出14.1个百分点。分11个市看,嘉兴市有近六成的乡镇有影剧院(为59.3%)、宁波市也有五成多(52.7%);舟山、湖州市有四成多的乡镇有影剧院,分别为45.7%、43.3%;绍兴、杭州、台州市有三成以上乡镇有影剧院;金华、温州市只有二成多一点;而丽水、衢州市则不到二成(详见表1)。


[1]以农村乡镇口径计算,不含街道、农场,下同。


表1 各市乡镇影剧院、图书室、体育场馆、广播电视站、公园拥有率

地 区

乡镇个数

有影剧院

的乡镇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

有体育场馆

的乡镇

有广播电视站

的乡镇

有公园的乡镇

个数

占全部乡镇的比重(%)

个数

占全部

乡镇的

比重

(%)

个数

占全部

乡镇的

比重

(%)

个数

占全部

乡镇的

比重

(%)

个数

占全部

乡镇的

比重

(%)

合 计

1215

374

30.8

1085

89.3

237

19.5

1054

86.7

450

37.0

杭州市

141

48

34.0

140

99.3

29

20.6

118

83.7

79

56.0

宁波市

91

48

52.7

87

95.6

28

30.8

90

98.9

73

80.2

温州市

262

58

22.1

215

82.1

40

15.3

162

61.8

68

26.0

嘉兴市

54

32

59.3

54

100.0

20

37.0

54

100.0

27

50.0

湖州市

60

26

43.3

58

96.7

18

30.0

60

100.0

32

53.3

绍兴市

94

33

35.1

89

94.7

31

33.0

91

96.8

48

51.1

金华市

111

30

27.0

100

90.1

18

16.2

107

96.4

41

36.9

衢州市

93

17

18.3

76

81.7

8

8.6

87

93.5

8

8.6

舟山市

35

16

45.7

34

97.1

5

14.3

31

88.6

18

51.4

台州市

93

31

33.3

85

91.4

22

23.7

89

95.7

38

40.9

丽水市

181

35

19.3

147

81.2

18

9.9

165

91.2

18

9.9

(二)乡镇图书室(文化站)的覆盖率达到89.3%

乡、村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为“三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按照“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室)的建设要求,近年来,全省乡镇和村文化站建设取得较大进展。2006年底,全省建有乡镇图书室(文化站)1779个,至少有1个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1085个,占全部乡镇的89.3%。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嘉兴、杭州市乡镇图书室(文化站)的覆盖率最高,分别为100.0%和99.3%;其次是舟山、湖州、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市;温州、丽水、衢州三市的覆盖率为82.3%、81.1%、80.0%(详见表1)。

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已成为各级政府的着力点。全省有33388个村级组织,扣除243个空壳村后的非空壳村有33145个。其中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7214个,占非空壳村的21.8%,高于全国水平8.4个百分点。其中,嘉兴市村级图书室(文化站)的覆盖率最高,为85.4%;其次宁波、湖州、舟山、台州市,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分别占43.7%、38.7%、35.6%、27.6%;杭州、绍兴、金华、温州、衢州、丽水市分别为21.9%、20.8%、14.2%、12.2%、9.9%、6.6%(详见表2)。

表2 各市村级体育健身场所、图书室、业余文化组织拥有率

地 区

非空壳村

(个)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

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

个数

占非空壳村

的比重(%)

个数

占非空壳村

的比重(%)

个数

占非空壳村

的比重(%)

合 计

33145

10053

30.3

7214

21.8

7274

21.9

杭州市

3666

1223

33.4

803

21.9

835

22.8

宁波市

2674

1360

50.9

1168

43.7

1019

38.1

温州市

5353

1626

30.4

653

12.2

772

14.4

嘉兴市

953

726

76.2

814

85.4

530

55.6

湖州市

1087

331

30.5

421

38.7

238

21.9

绍兴市

2979

925

31.1

621

20.8

765

25.7

金华市

4880

1329

27.2

693

14.2

915

18.8

衢州市

2586

299

11.6

257

9.9

277

10.7

舟山市

418

201

48.1

149

35.6

203

48.6

台州市

5097

1781

34.9

1407

27.6

1265

24.8

丽水市

3452

252

7.3

228

6.6

455

13.2

村级图书室(文化站)数量与10年前比较有较大提高。据第一次农业普查数据,1996年底,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只占全部的1.7%,十年间,这一比例提高了20.1个百分点。

(三)体育健身场所不断增加

全省乡镇级体育场馆626个,至少有1个体育场馆的乡镇237个,占全部乡镇的19.5%,高于全国水平6.5个百分点。其中,嘉兴、绍兴、宁波、湖州市有体育馆乡镇比例在三成以上;台州和杭州市在二成以上;金华、温州、舟山市则二成不到;丽水和衢州市一成不到(详见表1)。在全省33145个非空壳村中,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10053个,占全部非空壳村的30.3%,同口径比较,高于全国水平19.3个百分点。其中,嘉兴市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比例最高,为76.2%;其次宁波、舟山市为50.9%、48.1%;台州、杭州、绍兴、湖州、金华市均在30%左右;衢州和丽水市只有10%左右(详见表2)。

全省乡镇公园有1133个,至少有1个公园的乡镇450个,占所有乡镇的37.0%,高于全国水平25.3个百分点。从各市看,宁波市有公园的乡镇占80.2%,这在全省遥遥领先;杭州、湖州、舟山、绍兴、嘉兴市有公园的乡镇比例也在50%以上;台州和金华市则分别为40.9%和36.9%;温州市为26.0%;丽水和衢州市只有9.9%和8.6%。

从历史数据比较来看,农村休闲和体育健身场所等有较大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休闲健身等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浙江农村公园、体育场馆、体育健身场所数量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第一、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比较,2006年底,有公园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比例较之1996年提高了29.6个百分点;有体育场馆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比例较1996年提高13.1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全部非空壳村的比例较之1996年提高17.4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 浙江各项文化资源拥有率10年变化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单位:%

指 标

全省总计水平

全国总计水平

1996年

2006年

1996年

2006年

有影剧院的乡镇

46.9

30.8

32.8

16.7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

94.6

89.3

76.8

78.7

有体育场馆的乡镇

6.4

19.5

5.9

13.0

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

99.5

86.7

82.1

71.3

有公园的乡镇

7.4

37.0

3.4

11.7

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村

95.7

99.0

93.5

97.6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

2.6

30.0

3.9

10.7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

1.7

21.8

5.0

13.4

(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收听(看)广播电视是农民群众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据浙江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课题组对2989位被调查者问卷统计,认为看电视是农民日常最主要文化生活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8.6%。这从农民群众拥有的电视机数量来看,也能得到引证。2006年底,全省农户彩电拥有量为1031.77万台,按当前农村常住户893.54万户计算,每百户彩电拥有量为115.5台。11个市彩电百户拥有量有9个在100台以上,其中嘉兴、杭州、湖州市在130台以上,金华、丽水、衢州在90台左右(详见表4)。

表4 各市每百户拥有彩电、电话、电脑、上网等情况

地 区

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台)

每百户拥有电脑数量(台)

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

占全部住户的比重(%)

合 计

115.5

10.3

8.9

杭州市

136.3

13.7

12.0

宁波市

124.3

14.2

12.2

温州市

109.1

17.1

15.1

嘉兴市

143.2

14.8

12.4

湖州市

132.4

6.4

5.6

绍兴市

115.1

7.1

6.0

金华市

94.7

4.9

4.0

衢州市

89.7

2.1

1.6

舟山市

111.1

7.1

5.9

台州市

113.1

9.6

8.7

丽水市

90.4

3.2

2.7

有了电视机,还要解决农民群众的收看问题。近年来,浙江“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解决电视收看问题。至2006年底,全省乡镇级的广播电视站1082个,至少有1个广播电视站的乡镇1054个,占所有乡镇的86.7%,高于全国水平15.4个百分点。其中,嘉兴、湖州市的比例为100.0%;宁波、绍兴、金华、台州、衢州、丽水市等在90%以上;舟山、杭州市在80%以上;温州市为61.8%(详见表1)。

此外,到2006年底,全省99.0%的行政村和95.7%的自然村能接收电视节目,91.2%的行政村和86.8%的自然村安装了有线电视。从11个市看,嘉兴、湖州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村和自然村比例圴达到100%,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和自然村的比例也都在99%以上;其次为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舟山、台州,能够接收电视节目的村在99%以上,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和自然村大部分在95%以上;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温州、丽水能够接收电视节目、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和自然村比例相对较低(详见表5)。

表5 各市接收电视节目、安装有线电视情况

地 区

能够接收电视节目

的村占全部的比重(%)

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

占全部的比重(%)

能够接受电视节目的

自然村占比重(%)

安装了有线电视的

自然村占比重(%)

合 计

99.0

91.2

95.7

86.8

杭州市

99.5

96.6

98.9

95.9

宁波市

99.7

99.5

99.3

98.8

温州市

99.1

87.0

89.0

68.4

嘉兴市

100.0

99.7

100.0

99.0

湖州市

100.0

100.0

100.0

99.1

绍兴市

99.8

99.0

97.9

95.0

金华市

99.1

95.5

96.3

90.2

衢州市

99.2

96.2

97.7

92.0

舟山市

99.5

98.3

99.3

97.7

台州市

97.6

90.0

93.3

83.1

丽水市

97.9

64.6

85.9

50.2

(五)农村每百户电脑拥有量为10.3台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如今,上网已经成为一些先富裕起来的青年农民生活主要内容之一。2006年底,浙江农村每百户农户电脑拥有量为10.3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占全部农户的8.9%。分11个市看,电脑拥有量与上网用户成正比,农村电脑拥有量较多的温州、嘉兴、宁波、杭州市,每百户拥有量在10台以上,上网用户也在10%以上,最高的温州为17.1台;百户电脑拥有量在5台以下为金华、丽水、衢州,最低的衢州为2.1台(详见表4)。

(六)二成多的农户订阅报刊杂志

全省农村常住户893.54万户,报刊订阅户数239.32万户,订阅比例26.8%。从11个市的比较看,嘉兴、宁波、杭州比例较高,分别为53.1%、48.2%、39.0%;湖州、绍兴、金华、台州市分别在20%左右;丽水、温州在15%左右;最低的衢州、舟山只为8.1%、5.9%(详见表6)。从订阅报刊的数量来看,以订阅1种报纸为主,在订阅报纸的家庭中,订阅1种的占64.2%。订阅2种的23.9%,订阅3种及以上的仅占11.9%。

表6 常住户订阅报纸情况

单位:%

地 区

订阅报纸的户数占

全部住户的比重(%)

按订阅数量分的比重(%)

1种

2种

3种

4种

5种

5种以上

合 计

26.8

17.2

6.4

1.9

0.7

0.3

0.2

杭州市

39.0

19.5

12.6

4.0

1.4

1.1

0.3

宁波市

48.2

30.0

12.5

3.3

1.4

0.5

0.4

温州市

14.8

10.1

3.2

1.0

0.3

0.2

0.2

嘉兴市

53.1

35.6

11.8

3.4

1.2

0.6

0.5

湖州市

24.0

17.4

4.8

1.3

0.3

0.2

0.1

绍兴市

22.0

14.9

4.8

1.4

0.4

0.2

0.2

金华市

20.2

12.4

5.5

1.7

0.3

0.2

0.1

衢州市

8.1

5.8

1.5

0.5

0.1

0.1

0.0

舟山市

5.9

3.7

1.5

0.5

0.1

0.1

0.0

台州市

19.7

14.9

2.8

1.1

0.6

0.2

0.1

丽水市

15.0

12.4

1.9

0.5

0.1

0.1

0.1

(七)二成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是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力量,它能集聚当地的业余文体骨干,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据普查数据,2006年底,全省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7274个,占全省所有村21.9%。从各市看,嘉兴市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55.6%;其次是舟山、宁波市,分别为48.6%、38.1%;绍兴、台州、杭州、湖州市也有20%以上,金华、温州、丽水、衢州等市只占10%以上比例(见表2)。

二、浙江农村文化资源分布特征

根据普查结果,浙江农村文化资源分布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文化资源拥有率浙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

从区域性比较看,浙江农村文化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特点,浙东北地区的农村文化资源集中度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2]如,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浙东北要高于浙西南19.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9个百分点;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所占比例浙东北要比浙西南高13.1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水平8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所占比例浙东北较之浙西南高15.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2个百分点(详见表7)。


[2]浙东北是指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浙西南是指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


表7 文化资源拥有率浙东北地区与浙西南地区比较

单位:%

指 标

全省平均

浙东北

浙西南

有影剧院的乡镇

30.8

42.7

23.1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

89.3

97.3

84.2

有体育场的乡镇

19.5

27.6

14.3

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

86.7

93.5

82.4

有公园的乡镇

37.0

58.3

23.4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

30.3

40.5

24.7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

21.8

33.8

15.2

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

21.9

30.5

17.2

(二)经济、交通较发达的平原地区高于经济、交通欠发达的山区丘陵地区

从现状分析中也能看出,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农村文化资源水平远远高于丽水、衢州等山区丘陵地带。在同一个地区,也因平原和山区,存在农村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以杭州市的萧山与淳安为例,萧山有22个乡镇,淳安有23个乡镇,两地农村乡镇数差别不大。但萧山地处平原,是杭州市的东大门,交通发达,早就是浙江的经济强县,2001年撤市设区。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境内山峦连绵,典型的山区地貌,交通困难,经济也欠发达。因此,两个地区在农村文化资源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2006年底,有影剧院的乡镇萧山达14个,占所有乡镇的63.6%,淳安只有2个,占所有乡镇的8.7%;有体育场馆的乡镇萧山有9个,占所有乡镇40.9%,淳安3个,占所有乡镇13.0%;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萧山219个,占所有村数的52.6%,淳安40个,占所有村数的4.5%;有公园的乡镇萧山19个,占所有乡镇86.4%,淳安9个,占所有乡镇39.1%;有业余文化组织的村萧山128个,占所有村数的30.8%,淳安38个,占所有村数的4.2%。

(三)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数量呈现低度相关

经济发展固然是文化基础建设的基础。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只有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更高层次的需求。文化活动在马斯洛理论中,应该属于生理、安全需求实现以后精神上的需求。我国解放近60年,改革开放已有30年,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人们生活日益提高,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早已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是文化基础建设的根本决定因素。从普查取得的数据分析,浙江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拥有的文化资源数量呈低度相关。以人均GDP衡量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以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所占比重等指标代表农村文化资源(详见表8),分别计算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得到人均GDP与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469;人均GDP与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所占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435;人均GDP与有体育场馆的乡镇所占比重相关系数为0.585;人均GDP与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所占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386;人均GDP与有公园的乡镇所占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642。基本上处在一个低度相关状态,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数量关系不是很密切。

表8 各县市文化资源拥有率

地 区

GDP(元)

有影剧院

的乡镇

所占比重

(%)

有图书室

(文化站)

的乡镇所占比重(%)

有体育场馆的乡镇

所占比重

(%)

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所占

比重(%)

有公园的

乡镇所占

比重(%)

合 计

1389413

1819.8

5182.6

1102.4

5136.1

2103.6

杭州 桐庐县

30389

18.2

100.0

9.1

100.0

45.5

淳安县

14894

8.7

100.0

13.0

60.9

39.1

建德市

22643

46.2

100.0

30.8

53.8

69.2

富阳市

37621

28.6

100.0

14.3

100.0

38.1

临安市

30967

27.3

100.0

4.5

100.0

27.3

宁波 象山县

30213

40.0

100.0

0.0

93.3

60.0

宁海县

27443

28.6

78.6

0.0

100.0

71.4

余姚市

43480

40.0

100.0

53.3

100.0

80.0

慈溪市

44218

58.8

100.0

58.8

100.0

100.0

奉化市

30558

33.3

100.0

33.3

100.0

66.7

温州 洞头县

18120

33.3

83.3

16.7

83.3

16.7

永嘉县

14765

15.8

73.7

5.3

42.1

15.8

平阳县

14148

32.3

93.5

19.4

71.0

19.4

苍南县

12395

19.4

63.9

11.1

83.3

33.3

文成县

6320

3.0

100.0

3.0

33.3

9.1

泰顺县

6424

8.3

58.3

8.3

22.2

8.3

瑞安市

24501

35.5

90.3

9.7

96.8

32.3

乐清市

25667

41.9

100.0

25.8

87.1

48.4

嘉兴 嘉善县

39757

45.5

100.0

45.5

100.0

72.7

海盐县

43570

25.0

100.0

25.0

100.0

12.5

海宁市

39732

75.0

100.0

50.0

100.0

37.5

平湖市

42330

42.9

100.0

14.3

100.0

14.3

桐乡市

34338

100.0

100.0

70.0

100.0

70.0

湖州 德清县

32917

81.8

100.0

36.4

100.0

72.7

长兴县

26458

18.8

93.8

18.8

100.0

31.3

安吉县

22910

33.3

100.0

13.3

100.0

46.7

绍兴 绍兴县

64003

26.7

100.0

66.7

100.0

86.7

新昌县

30813

0.0

84.6

0.0

92.3

15.4

诸暨市

35726

33.3

100.0

25.0

100.0

62.5

上虞市

34079

44.4

88.9

44.4

100.0

38.9

嵊州市

22316

70.6

94.1

35.3

100.0

41.2

金华 武义县

20752

33.3

80.0

20.0

100.0

46.7

浦江县

20708

25.0

100.0

16.7

100.0

25.0

磐安县

13888

20.0

90.0

20.0

95.0

25.0

兰溪市

15602

22.2

100.0

0.0

100.0

22.2

东阳市

22949

41.7

100.0

25.0

100.0

66.7

永康市

32403

20.0

70.0

0.0

90.0

50.0

衢州 常山县

12469

14.3

100.0

7.1

100.0

7.1

开化县

10737

16.7

88.9

11.1

100.0

16.7

龙游县

15065

23.1

61.5

7.7

84.6

15.4

江山市

15030

21.1

78.9

5.3

100.0

0.0

舟山 岱山县

27795

57.1

100.0

28.6

57.1

71.4

嵊泗县

49292

42.9

100.0

0.0

85.7

42.9

台州 玉环县

44846

44.4

100.0

33.3

100.0

44.4

三门县

14039

7.1

92.9

21.4

100.0

7.1

天台县

13013

16.7

66.7

25.0

83.3

16.7

仙居县

12604

23.5

94.1

5.9

100.0

35.3

温岭市

30445

90.9

100.0

36.4

100.0

90.9

临海市

17121

21.4

92.9

7.1

85.7

57.1

丽水 青田县

11893

6.5

64.5

9.7

90.3

9.7

缙云县

12729

8.3

100.0

12.5

100.0

16.7

遂昌县

14619

50.0

100.0

10.0

100.0

15.0

松阳县

10810

10.0

95.0

10.0

100.0

5.0

云和县

17418

7.1

92.9

14.3

100.0

14.3

庆元县

8674

30.0

30.0

10.0

70.0

5.0

景宁畲族自治县

9016

12.5

100.0

4.2

100.0

8.3

龙泉市

11781

37.5

81.3

0.0

75.0

6.3

事实也是如此。人均GDP达到6万元以上的绍兴县,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只有2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4万元以上的海盐县,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只有25%,有公园的乡镇所占比例也只有12.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达到3万元以上的新昌县,有影剧院的乡镇一个也没有,有公园的乡镇也只有15.4%。同样是人均GDP达到3万元以上的永康市,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只有20%,有体育场馆的乡镇一个也没有。相反,人均GDP只有2万多元的嵊州市,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达到70.6%,该比例仅次于德清县,居全省第二位;有体育场馆的乡镇所占比例为35.3%,比全省平均高15.8个百分点;有公园的乡镇所占比例也有4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不足7千元的文成县,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比例达到100%,这是一些人均GDP较之高许多的县(市)所没有达到的。

三、浙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职责所在。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重地方经济建设,轻农民文化生活。有些地区认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回报小,致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上文中提及的文化资源缺少的并非全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地区人均GDP不低,但文化资源拥有量与其不相称。相反,一些人均GDP不是最高,但文化资源拥有量却很高。这说明政府重视与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如2005年国家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73.3%,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的46.6%。浙江2005年全省农村文化事业费投入2.96亿元,只占全省文化事业费的五分之一,农村文化经费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投入,人均文化事业费与城市相比更低,占全省总人口达77.4%的农民,其拥有的公共文化资源仅为20%左右。对农村文化资源建设的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影响农民文化生活享受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捉襟见肘,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有些村干部的劳务补贴都没有着落,根本没有资金用于文化资源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对照这个标准,目前浙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设施的普及上尚存一定的差距。2006年底,全省没有影剧院的乡镇比例高达67%,没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比例也有11.1%,没有体育场馆的乡镇比例有23.5%,没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比例占15.5%。而村级文化设施的普及程度则更不足,2006年全省没有图书室(文化站)的行政村的比例高达78.2%,没有体育健身场所的行政村的比例有69.7%。要在短期内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具体来看,比较突出的有:

一是部分县市乡镇图书室(文化站)建设尚未达标。57个县市中,100%的乡镇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县市31个,还有26个县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所占比例最低的县只有30%。

二是近80%的村还没有文化站。村级文化设施是农民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村文化站是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但至2006年底,全省仍有78.6%的村还没有文化站。

三是“村村通”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建设是浙江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但随着工程的推进,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些欠发达地区有线电视安装率仍然较低。

此外,影剧院、广播电视站数量开始萎缩值得重视和研究。2006年,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重较之1996年减少了16.1个百分点;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所占比例较之1996年减少12.8个百分点。10年间,农村影剧院和广播电视站数量在逐步萎缩。客观分析萎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电视的普及造成农村电影观众人数的减少和农村广播文化的退潮;(2)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走向市场、全面推行院线制改革,造成基层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普遍陷入经济困境,农村电影文化急剧萎缩;(3)现代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大面积覆盖及农村收音机的普及也是造成农村有线广播减少的原因之一;(4)地方政府缺乏扶持基层电影的政策措施,文化建设投入少。没有财政投入,又不能摊派和加重农民负担,各地乡村没有电影放映费的资金来源,电影“下乡”越来越难。

(三)地区间文化资源拥有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浙江地域不大,但由于地区间地理、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更由于各地政府和社会在文化基础建设上主观上重视与否,地区间文化资源拥有的数量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把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最高与最低的5个县、市作一比较(详见表9),最高的桐乡市每个乡镇都有影剧院,而新昌县则没有一个乡镇有影剧院。

表9 有影剧院的乡镇所占比例最高与最低的5个县、市的比较

最高的5个县、市

最低的5个县、市

地 区

比例(%)

地 区

比例(%)

桐乡市

100

新昌县

0

温岭市

90.9

文成县

3

德清县

81.8

青田县

6.5

海宁市

75

云和县

7.1

嵊州市

70.6

三门县

7.1

同样,百分之百的乡镇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县市已经有31个,但也有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所占比例只有30%的县市。(详见表10)。有体育场馆的乡镇所占比例最高的桐乡市达到70%,也有相当数量的县市没有一个乡镇有体育场馆(详见表11)。

表10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所占比例最高与最低的5个县、市的比较

最高的5个县、市

最低的5个县、市

地 区

比例(%)

地 区

比例(%)

文成县

100

庆元县

30

缙云县

100

泰顺县

58.3

淳安县

100

龙游县

61.5

景宁畲族自治县

100

苍南县

63.9

常山县

100

青田县

64.5

表11 有体育场馆的乡镇所占比例最高与最低的5个县、市的比较

最高的5个县、市

最低的5个县、市

地 区

比 例(%)

地 区

比 例(%)

桐乡市

70

永康市

0

绍兴县

66.7

宁海县

0

慈溪市

58.8

龙泉市

0

余姚市

53.3

新昌县

0

海宁市

50

兰溪市

0

此外,地处浙东北的嘉兴市建有体育健身场所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6.2%,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行政村的比例达到85.4%,而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市,两项拥有率分别为7.3%和6.6%。

四、进一步加强浙江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思考

浙江农村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分布一目了然,其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应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作出了部署。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也进一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2007年6月16日)所指出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与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浙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财力的支持下,在农村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各级政府领导、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问题,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认识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充分依靠和利用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力量,从而快速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现有文化建设成果,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要投入就需要有资金保障。资金哪里来?除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各地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只有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起来,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才能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才能强有力地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期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抓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和扶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要为落后地区创造条件发展经济,促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强的活力,从而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文化站、图书馆、体育运动场所、医疗卫生服务网点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层队伍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现代文化传播工具(如电脑、网络、数字电视、DVD等),扎实推进、逐步建立起能够覆盖全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采取积极的文化惠农政策,使农村文化建设始终沐浴在公共财政支持的阳光下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浙江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完全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来开展和维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难以持久的。目前浙江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文化设施建设不均衡、不健全、标准不高等问题;尚有数量不少农户还看不上电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仅56%。据省广电局调查了解,农户看不上电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电视机,或是有电视机但缴不起有线电视安装费和收视费。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就是说,政府要利用公共财政向农村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真正使农村文化建设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四)以创新精神全方位地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文艺娱乐等方方面面,要彻底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的不可比的现状,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从各个方面来改革和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积极鼓励和培育小城镇的发展,使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转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镇文化资源的服务。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使公益性文化服务与有偿性文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各方面的需求。三是要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积极扶持农村民间文艺组织,使之能够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生力军。四是要进一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仅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买得起电视机并且用得起有线电视,使他们能够及时地了解时政要闻,知晓社会发展的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五是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障等制度,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六是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设施、运营及管理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七是要大力创新文化内容,摒弃文艺单纯为政治服务的观念,真正创造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从而达到最大程度上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吸引观众,以充分发挥文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4.《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东方出版社)作者:陆新之

5.《2008年浙江发展报告》(杭州出版社)浙江蓝皮书,主编:陈野

6.《新农村建设文化惠民问题探析》(浙江统计分析)作者:浙江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7.《浙江人大杂志》(2008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