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10月份工业贷款不增反降要引起关注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动荡、世界经济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已有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融资难。温家宝总理近日视察广东时强调指出,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浙江省政府也把解决融资问题作为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推进工业“保稳促调”的重要举措,努力扩大融资额度,积极出台融资新政。但受政策作用的滞后性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要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一、1-10月工业企业银行贷款的变动状况

10月底,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8466.2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银行贷款增幅之低、回落幅度之大,为多年来(同期)所没有。从变动状况看,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速从3月底的23.0%,6月底的19.5%下滑到9月底的17.4%和10月底的15.2%,呈逐步回落,且回落幅度在10月份有徒然加剧的态势。

从净增贷款额度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净增贷款从3月的290.1亿元,6月的114.9亿元,8月的57.2亿元,9月的38.0亿元变化为10月的减少3.2亿元。10月份当月工业贷款不增反降,是多年来没有出现的现象,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从银行贷款对企业融资的贡献看,今年以来,企业负债增幅一直高于银行贷款增幅。10月底,企业负债21058.4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银行贷款高4.0个百分点,说明今年向银行融资(相对于向社会融资)的难度要远甚于去年。从今年以来的变化态势看,银行贷款占企业负债的比例从3月底的42.0%,7月底的40.5%下滑到8月底的40.2%、9月底40.0%和10月底的40.2%,表明8-10月向银行融资比前7个月更困难。

二、10月份银行贷款变动的主要特征

1.部分生产经营景气下滑的轻工行业成为主要抽资对象。10月份,部分出口依存度较高,在出口受阻的影响下生产、效益增速有较大幅度下滑的轻工行业,银行贷款余额与9月份相比有不同幅度的减少,如化纤(-8.6亿元)、纺织(-8.4亿元)、文教用品(-5.8亿元)、服装(-2.1亿元)、木材(-1.6亿元)和家具(-0.9亿元)等。受此影响,轻工业贷款净减40.9亿元,与重工业净增37.7亿元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2.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贷款净减。10月份,中小型企业银行贷款比9月份净减2.4亿元,大型企业净减0.8亿元。从所有制类型看,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9亿元)、私营企业(-11.7亿元)和股份制企业(-2.9亿元)银行贷款余额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外商投资企业(16.0亿元)、有限责任公司(5.9亿元)和国有企业(4.8亿元)则有所上升。10月份,国有控股企业新增银行贷款17.3亿元。

3.对亏损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有所增强。10月底,亏损企业银行贷款余额173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0.5%。10月份,亏损状况较严重的电力工业(13.4亿元)、钢铁工业(4.0亿元)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亿元)获得贷款有不同程度的净增。近月来,亏损企业银行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亏损企业银行贷款占企业负债的比例从8月底的38.7%上升到9月底的39.0%和10月底的39.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努力,对亏损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已有所加大。对推进全省工业经济“保稳促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景气状况较好或预期较好的行业容易获得银行的支持。10月份,交通运输设备(6.8亿元)、医药(3.6亿元)、农副食品(3.2亿元)、化学原料(1.1亿元)和非金属矿(5.6亿元)等景气状况较好或预期较好的行业银行贷款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反,景气下滑的有色金属(-11.1亿元)、电气机械(-8.9亿元)、通用设备(-4.4亿元)和废弃资源(-1.1亿元)等行业贷款额则有较大幅度下降。

三、10月份银行贷款不增反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10月份,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不增反降,与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度回落相对应。一方面,银行贷款减少对工业生产增长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总的来说,银行贷款减少既与银行抽贷、惜贷,贷款渠道不畅相关,也受企业还贷减产、限产甚至停产影响。

1.银行从商业运营角度考虑是否放贷,与工业经济景气整体下滑形成冲突,是贷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从工业行业贷款变动的主要特征看,行业景气状况是银行放贷与否的重要判别依据。从各种类型企业贷款变动的特点看,银行更乐意放贷给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那怕是亏损的国有企业,如供应业企业等;相反,对私营企业则心存疑虑。这说明,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信贷投放依然比较审慎。在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我省工业经济景气整体仍呈下滑态势,加剧了银行惜贷情绪,出现了抽贷、限贷现象,造成了银行贷款减少。

2.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渠道不畅。近期以来,各级政府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较好地搭建了银企信息沟通交流平台,解决了部分亏损企业融资问题。但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依然不畅。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焦点是不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尚未建立,一些银行在信贷模式上仍然沿用以往应对大企业的办法,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筛选和风险管控体系,还缺乏一大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3.在宏观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整体上有所下降。企业融资难问题,表面上看似是银行惜贷,但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原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经营的问题等因素。10月份,伴随生产增速大幅度回落,银行贷款减少,企业负债和资产也分别减少了95.7亿元和68.9亿元,银行贷款占企业负债的比重反而略有提高,如果仅从这个指标判断,10月份企业向银行融资难度比9月份还要低一些。另一方面,在银行贷款减少,生产增速回落的同时,工业品产销率反而有所下降,表明银行贷款与生产增速之间并不仅仅是银行贷款减少→生产增速回落的单向关系,还存在需求委缩→生产放缓→资金需求减弱→银行贷款减少的反向关系。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7%,比9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为96.6%,下降1.4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净减额度较大的化纤(-10.2个百分点,下同)、纺织(-1.4)、文教用品(-2.0)、服装(-1.4)、有色金属(-6.2)、电气机械(-0.2)和通用设备(-0.6)等行业产销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据11月份浙江省统计局组织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快速调查》,被调查的2141家工业企业中,43.1%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情况,其中,26.1%的企业资金状况较紧张,12.0%的企业资金状况紧张,5.0%的企业资金状况十分紧张。

近期国务院确定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也发布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五项措施,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但银行从商业运营角度依然会惜贷、收缩高风险贷款,即使政策放松,银行也不会贸然突进。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要把扩大需求和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需求委缩和资金缺乏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脱离扩大需求而企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可能会陷入企业因减产、限产而导致生产增幅下滑与银行惜贷、抽贷之间的恶性循环。近期,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各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并针对我省产业特点,努力扩大相关行业,特别是轻工行业的需求,促使行业的景气上升,降低银行放贷的风险。银行作为以发放贷款追求利润的金融企业,本质上并不存在惜贷问题,随着风险下降,自然就会增加信贷投放。这才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

2.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市场体制下,银行对每一笔资产业务都必须权衡其风险和受益,为此需要掌握尽可能详尽的企业信息。在这方面,中小企业较之大企业有着天然的劣势。中小企业数量多,贷款额度小,成功率低,银行贷款成本和风险较高。在这方面,政府首先应在帮助中小企业经济救急方面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如广东省政府出资10亿元,成立省级再担保公司,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其次,应在增加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规模的同时,配套出台针对小企业贷款的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政策,以市场化的手段敦促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有所作为。

3.积极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和金融部门应鼓励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则应积极推动票据融资、授信贷款、个人创业贷款、循环额度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设通道。应积极成立贷款公司等规范民间资本的运用,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4.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加强银政、银企间的信息交流,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影响企业贷款问题。各级政府要在对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上发挥更大监管的作用。如东莞市樟木头镇根据企业的资产、工资、订单等情况将企业分为四类进行监控,并确立了当地重点扶持的行业、企业,减少了银行的顾虑,解决了近5.7亿元的贷款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