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朝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前三季度,浙江经济呈现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结构有所优化,发展比较协调,物价涨幅回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但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工业生产和利润增幅回落幅度加大,投资、财政收入增长趋缓。预计全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前三季度,浙江生产总值为153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6亿元,增长2.9%,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279.5亿元,增长10.6%,增幅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336.8亿元,增长11.5%,增幅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其中农、林、牧产值分别增长0.1%、3.2%和12%,渔业产值基本持平。粮食生产略增,春粮增产,晚稻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秋杂粮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经济作物生产基本稳定,油料面积增长7.7%,棉花面积增长7.3%,前三季度蔬菜、果用瓜、花卉苗木面积同比分别减少2%、0.9%和3.1%。畜牧业生产增长较快,预计前三季度生猪存、出栏分别增长18.1%和15.5%,家禽存、出栏分别增长5.2%和16%,肉类总产量增长12.8%,禽、蛋产量分别增长5.9%和10.2%;前三季度水产品总产量下降0.01%,其中海洋捕捞增长3.6%,海水养殖下降6.1%,淡水产品下降3.5%。
2.工业生产和利润增幅回落明显。工业生产增幅回落明显。前三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74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4.7亿元,增长11.6%,增幅同比分别回落4.4和5.8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2.9%,增幅同比分别回落5.7和5.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食品制造、饮料、烟草、木材加工、造纸、印刷、医药、橡胶、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等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4%、12.1%、15.6%、13.9%、12.4%、14.9%、15.8%、13.4%、13.5%、14.6%、24.8%、13.1%和14.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有30个行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占到37个行业总数的81.1%,其中回落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制造业有化纤、家具、黑色金属、专用设备和化学等,分别回落12.7、16.5、14.5、15.2和12.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通信电子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回落6.3、4.5和8.8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增长回落较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86.6亿元,增长4.8%,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3.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盈利情况较好,食品制造(40.4%)、烟草(25.9%)、造纸(61.1%)、化学(40.1%)、医药(63.7%)、交通运输设备(40.3%)、电气机械(23.9%)、通信电子(48.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加工(44.0%)等行业利润增幅较高,黑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分别增长45.5%和17.3%,纺织(1.4%)和服装(4%)利润呈小幅增长。石油加工业亏损54.1亿元,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扣除镇海炼化和杭州炼油厂这两家企业的影响,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12.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继续亏损,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下降55.7%,亏损上升5.3倍,利润下降的制造业还有皮毛羽(下降5.0%)、家具(下降3.5%)、化纤(下降31.2%)、橡胶(3.5%)、有色金属(下降3.4%)和专用设备(下降6.7%)等。与上半年相比较,有31个行业的利润增幅回落,占到所有行业的83.8%。
3.服务业较快发展,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回落。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0.9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幅高出0.1个百分点。铁、公、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和12.5%;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155.6亿元,增长19.3%;批零贸易销售额20008亿元,增长21.2%;金融机构实现利润706.4亿元,增长24.3%;保费收入464.4亿元,增长37%。房地产和旅游等行业增幅回落。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4%(去年同期增长73.9%)。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01.4万人次,增长7.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2.9万美元,增长13.9%,增幅分别回落12.9和8.7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旅游者15780万人次,增长10.6%,实现旅游收入1621亿元人民币,增长12.3%,增幅分别回落7.5和7.9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幅趋缓,消费增长回升,出口增长较快
1.投资增幅趋缓。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限额以上投资5833.8亿元,增长16.5%,名义增幅同比分别提高4.3和6.1个百分点,但扣除投资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分别为4.5%和4.9%,同比分别回落2.8和1.1个百分点。与上半年相比,全社会投资名义和实际增幅分别回落0.7和1.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分别回落1.4和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中,农村投资1463.3亿元,增长17.6%;基础设施投资1536亿元,增长14.5%(去年同期下降2.5%)。房地产开发投资1370亿元,增长19%,增幅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房屋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分别增长8.3%和19.2%,在新开工面积中,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增长72.7%。
2.消费增长稳步回升。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401亿元,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名义和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和1.4个百分点,但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仍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3599.7亿元,增长20.6%,农村市场零售额1801.5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19.3%和2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1.3%。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金银珠宝、家具类分别增长23.3%、23.5%、24.3%、31.7%和20.5%,汽车类销售增长趋缓,增幅仅8.4%。部分商品销售出现下降趋势,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下降4.2%,通讯器材类下降5.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2.5%。
3.进出口较快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为1637.4亿美元,其中出口1178.9亿美元,进口458.5亿美元,分别增长25.7%、24.3%和29.4%,出口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也高于广东(13.5%)、上海(23%)、江苏(23.4%),低于山东(30.3%)。汽车零件、船舶出口分别增长33.9%和96.8%,医药品出口增长77.6%,农产品、纺织品、家具、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等传统商品出口分别增长19.1%、21.2%、27.6%、10.5%和26.9%。实际外资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63家,合同外资10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6%,实际外资79.3亿美元,增长11.4%。
(三)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有所减缓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实际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845元,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7%,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1和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增长26.5%,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提高3.8和7.9个百分点。其中牧业和渔业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0.3%和15.2%;工资性收入增长13.7%;来自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增长趋缓,增幅仅为4.3%,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回落1.6和5.8个百分点; 非经营性收入增长6.0%,其中利息收入增长28.3%。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62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分别比上半年回落1.8和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01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分别比上半年回落3.6和2.7个百分点。
(四)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生产价格涨幅高位趋降,房价涨幅逐月回落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4%,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涨幅(3.8%)为今年以来的最低。前三季度,食品类价格上涨16.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个百分点,其中油脂类、肉禽及其制品、蛋价格分别上涨37.3%、26.4%、6%,涨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8.9、12.6和2.6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7.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6.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2%,而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1.4%、4%和1%。
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6%和12.8%,涨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7和1.1个百分点,进出涨幅差达到了7.2个百分点,同比扩大5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首次出现回落,分别为6%和14%,比上月涨幅回落1.3和1.8个百分点,比上月(环比)下降0.5%和0.7%。前三季度,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1.1%,继8月份环比价格下降0.2%后,9月份继续下降0.1%。饲料、产品畜、农业生产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7.6%、26.5%和8.2%,涨幅较上半年分别回落0.3、19.3和3个百分点,但化肥、农药及农药器械、农用机油价格分别上涨39.5%、5.3%和10.5%,涨幅比上半年有所提高。
前三季度,全省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0.2%,涨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各月涨幅分别为12.4%、11.9%、11.6%、11.4%、11.3%、11.0%、9.2%、7.5%和5.6%,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2.9%,二手房中住宅价格上涨10.1%;土地交易价格仍居高位,上涨29.2%,涨幅同比回落17.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营业用地价格涨幅为50.8%,居住用地价格上涨37.2%,工业用地价格上涨11.3%。房屋租赁价格平稳上扬,同比上涨3.7%。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9月份杭州、宁波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分别为4.3%和6.7%,高于3.5%的全国平均涨幅,分别居第30和第15位,比1月份分别后移21和11位,温州上涨1.8%,从第43位后移至第53位,金华上涨7%,从第66位前移至第12位。
(五)财政收入增长减缓,贷款增长回稳
前三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003.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6.7亿元,分别增长20.3%和23.2%,增幅同比回落6.9和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2和3.7个百分点。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8.1%和20.1%,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4.6和5.8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6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比6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新增存款5566亿元,同比多增167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3674亿元,增长21%,新增2287亿元,同比多增178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8578亿元,增长15.7%,增幅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比6月末回升0.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3603亿元,同比少增334亿元。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增长16.3%,其中工业、商业和农业贷款分别增长19.3%、14.7%和16.5%,私营个体贷款增长16.4%;中长期贷款增长15.5%;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8.5%。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一)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1.工业结构得到优化。我省工业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40亿元,增长13.8%,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40.1%,其中,交通运输、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8%、13.1%和14.6%;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15.6亿元,增长21.6%。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等行业经过改造提升后生产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9.9%。高耗能行业生产减缓,比重降低。前三季度,纺织、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和电力等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0.7和1.5个百分点,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低1.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对推动结构节能产生积极作用。
2.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一是一产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一产投资23.6亿元,增长21.6%,去年以来一直延续的快速增长表明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2438.6亿元,增长16.2%,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1114.1亿元,增长22.2%,增幅高出限额以上投资5.7个百分点,高出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9.5和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5.7%,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高出0.9和2.2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运输设备、通信电子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7.6%、42.1%和30%;三是第三产业投资势头良好,第三产业投资3019.2亿元,增长20.2%,增幅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9.1%、20.2%、59.3%、44.7%、32.2%、28%,金融业投资增长1.7倍。
3.外向型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一是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回升,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8%,占出口比重43.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1.7亿美元,增长7.4%,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二是利用外资结构趋好。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进外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新批高技术产业企业109家,合同外资15.7亿美元,实际外资10.9亿美元,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6.1%和75.6%;交通运输(1.4倍)、信息(3倍)、科研(1.8倍)、教育(6.6倍)等服务业合同外资成倍增长,信息、科研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6.9和1.8倍。
(二)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1.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创新成果得到进一步体现。政府投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4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1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6.2%,增幅同比提高 1.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投资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7.4%。创新成果进一步体现,前三季度,全省专利申请量62893件,专利授权量37344件,分别增长43.0%和20.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263件,授权量2257件,分别增长23.8%和54.2%,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提高到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7%,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9.4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22.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5.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2.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前三季度,预计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9%左右(未经国家审定),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0%,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中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下降13.3%)、石油加工(下降10.5%)、电力(下降8.9%)、纺织(下降8.3%)和化纤(下降6.6%)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造纸和化学分别下降5.5%和5.1%,黑色金属冶炼因受衢州元立集团扩产和宁钢影响,单位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耗能千吨以上企业(包括宁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6.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不包括宁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7.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各市节能情况较好。11个市中,舟山受和邦化学有限公司新上高耗能项目影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能耗的66%左右),单位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其他10个市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其中,丽水(11.0%)、湖州(10.4%)、金华(9.1%)、嘉兴(7.5%)、绍兴(7.1%)和温州(7.1%)等6市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衢州(5.9%)、杭州(5.8%)、台州(1.0%)和宁波(0.3%)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宁波的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上半年的上升1.2%转为下降。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据省环保局初步预测,前三季度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削减3.3%和5.9%左右。
(三)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舟山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船舶制造等临港工业,在全省经济增长趋缓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领先。前三季度,舟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6.2%,利润增长77.9%,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2.4%和28.4%,出口增长71.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8%和22.5%,这些指标的增幅在全省均居首位。衢州和丽水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也显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前三季度,衢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8.6%,增幅居全省第2位,利润增长35%,限额以上投资增长21%,均居全省第3位;丽水出口增长43%,利润增长40.3%,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6%,居全省第3位。
(四)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1.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支出141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对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6.1%、38.5%、29.9%和71.3%,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分别增长18.4%、38%和15.5%。
2.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不包括私营单位,下同)从业人员为653.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8%,三季度新增就业人员23.7万人,其中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三季度末为3.23%,比去年同期下降0.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3.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9月末,全省企业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分别达1261.9、1028.6、1188.2、686.1和662.8万人,分别比去年末净增186、173.6、185.3、101.4和157.8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分别达463.1和388.5万人,比去年末分别净增88.2和92.2万人。8月末,有325.9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其中有124.8万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基本养老保险金,分别比去年末增加29.1和15.9万人。
三、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工业生产和效益增幅明显回落
今年以来,我省工业生产和效益增幅逐步回落,尤其是进入三季度后,回落速度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幅从3月份的14.9%回落到8、9月份的6.1%和6.4%,利润累计增幅从18.0%回落到9月份的4.8%,9月份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已达1362家,比6月增加40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6%。规模以下工业停产单位数已占到全部规下工业的4.4%。且生产减缓的趋势已扩散至大中型企业,前三季度我省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幅比规模以上企业低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全部规上工业。大中型企业生产减缓,也将对与之相配套的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工业经济增速的明显回落,既是企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主动收缩生产规模的结果,也是我省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和企业素质总体不高的综合反映。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要素的制约带来生产经营压力加大。首先是去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趋紧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加大,尤其对中小企业的压力更大。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15.7%)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从去年同期高于存款3.2个百分点转变为低于存款4.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同比少增334.2亿元。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三季度开始有所松动,9月份央行下调了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对部分金融机构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政策效应显现有一定的时滞,目前企业资金面仍然偏紧。据企业景气调查,三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继续处于不景气区间,为97.8,比二季度下降0.7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1.5点,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2.4,分别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1.0和12.2点,比大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低11.8点,已连续四个季度处于不景气区间,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景气指数为95.1,分别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回落3.2和15.7点,比大型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低17.5点。其次是土地、煤电油等资源要素制约明显。征地和项目落地难现象在各地出现较多,煤电油供应趋紧,省外购电合同兑现困难,使供用电缺口增大,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仅增长8%,增幅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第三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
2.企业盈利空间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一步被压缩。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的“进出”涨幅差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带来了成本压力持续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出口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使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又受到挤压。前三季度,工业品价格“进出”涨幅差比全国同期高3.1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2.0%,月均增加285元,这还未包括社保支出的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6.1%,扣除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1%,实际增幅超过同口径从业人员人数增幅(0.7%)8.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87.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出约2.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增长31.6%,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38.8%,超过同口径银行贷款余额增幅20.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长17.7%;企业亏损面为17.1%,同比扩大3.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缩小1.7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94.5亿元,同比增长1.2倍,增幅比上半年上升61.1个百分点。超过半数的规模以下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9月底,我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亏损面为7.9%,比去年同期和6月底分别上升1.5和0.3个百分点;企业营业利润率在5%以下(包括亏损企业)的比重达55.6%,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2.1和0.4个百分点。
3.近年来工业投资增速的连续下滑已经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及后劲。2004年,我省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速一度达到35.3%,2005年回落到22.4%,2006年回落到13.0%,2007年依然低迷,增长12.1%,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有12.7%的增幅,但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仅为1.4%。因此,工业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工业投资的逐年下滑,不仅已经影响到今年的工业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也必将对下一阶段的工业增长后劲带来较大影响。
4.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外需拉动减弱。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需求明显减退,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增长乏力。我省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出口依存度超过了50%(2007年为51.9%),全球市场的变化给我省工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半年以来出口增幅的逐月走低已经显现出外需减少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7294.8亿元,增长12%,增幅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出口拉动销售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出口对销售产值回落的影响接近40%。
(二)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
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名义增长虽然继续保持在两位数,但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幅却已是或接近个位数,是近几年来最低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见图1)。
从投资看,上半年投资增长一度趋暖,二季度限额以上投资累计增幅逐月提高,但是进入三季度情况又发生了变化,7月累计增幅与6月持平,8、9月份则连续出现回落。施工项目虽保持增长,但新开工项目减少。三季度末,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233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6.1%,其中新开工项目8782个,下降1.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413亿元,下降11.8%,比上半年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据统计监测显示,上半年全省117家开发区(园区)投资1021亿元,同比下降19.3%,园区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在土地、资金、节能减排、企业家投资意愿等多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四季度的投资形势并不令人乐观,投资增幅是否继续回落仍有待观察。从出口看,外部需求放缓导致出口增长减速,是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上半年的出口增幅在波动中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三季度出口增幅出现逐月回落,出口累计增幅从上半年的26.1%,回落到7月份的25.1%,8、9月份均为24.3%,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若扣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因素,前三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仅增长13.3%,增幅同比回落10.4个百分点。在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下一阶段出口仍存在很多困难和压力,面临包括土地、能源、原材料、运输、环保和劳动力等在内的全面成本上涨压力。我省对美国市场出口的比重较大,2000-2007年平均比重达到了20%,2007年我省对美国的出口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对美国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7.1%,比去年同期减少2.4个百分点。因此,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恶化后可能出现的衰退和进口需求的收缩将对我省出口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政策出台,我省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回落。从消费看,名义增长仍维持逐月稳步走高的良好态势,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幅依然低于去年同期,前三季度低1.4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又受全球金融动荡及对后市的不乐观影响,市场观望气氛较浓,而开发商受资金压力影响逆市推盘,供给短时激增,存量市场又不能理想消化,成交量萎缩,前三季度,全省房屋竣工面积增长18.6%,但销售面积下降33.6%,销售额下降24%。在居民收支增长趋缓和收入差距未能缩小、物价上涨带来刚性支出增长较快、社会保障尚未健全、股市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较浓等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任重道远。
(三)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有所显现
1.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加快。1-9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月度增幅分别为28.5%、30.9%、27.6%、21.4%、33.8%、21.2%、16.1%、17.7%和12.2%,增幅基本呈现走低态势,尤其是从7月份开始已连续三个月月度增幅在20%以下,回落幅度明显加大。9月份,若剔除财政部前8月分配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6亿元,月度地方财政收入仅增长7.2%,为近三年来的最低。财政收入增幅的下滑主要体现在税收增幅的大幅回落,税收的回落缘于工业产销增幅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利润增速放缓。从税收总量看,前三季度,全省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2.9%,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主体税种实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9.5%,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从税收增量看,税收收入增量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比重为90.3%,比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主体税种增量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比重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18.2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较浓,成交量萎缩,影响税收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地税部门征收的房地产业税收仅增长 0.9%,比去年同期回落42.5个百分点,增收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营业税增长12.8%,增幅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月度增长率已连续3个月下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下降19.3%。契税增长15.6%,增幅同比回落23.8个百分点。建筑业营业税仅增长2.7%,同比回落11.8个百分点。而且,随着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税率调低、免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等政策性减收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后期走势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税收增长变数较多,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存在着利用减税等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可能性,财政收入增长率将面临进一步下行。
2.就业形势趋于严峻。一是企业从业人员数增长明显趋缓。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幅(11.8%)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增长11%;三季度新就业人员23.7万人,比二季度减少4.5万人,比一季度减少8.6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仅增长0.7%,增幅(1-8月)在全国各省市中居末位;规模以下工业从业人员同比减少2.9%,减少18.9万人。二是新增就业人数逐季下降。三季度,全省城镇单位新就业人员为23.7万人,比二季度减少4.5万人,比一季度减少8.6万人,来自农村的转移劳动力减少很快,三季度全省城镇单位新招用的农民工比二季度减少了7.5万人,减幅达39.1%,同比扩大近30个百分点。三是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下滑。三季度,我省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110.7,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3和11.4点,呈逐季回落走势。
3.企业景气逐季走低,企业家信心明显下降。据景气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我省企业景气指数逐季下降,三季度已跌至124.3,比去年同期回落26.6点,为2000年以来最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八大行业景气指数全线下降,其中批发零售业下降33.3点,房地产业下降30.2点,回落幅度最小的住宿餐饮业下降5.6点。认为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38.0%,比去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认为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占到13.8%,比去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另有48.2%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一般”。除了融资困难外,产品订货、盈利状况也不景气。三季度,企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11.7,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2.8和18.1点;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为99.6,是自2001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入不景气区间。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999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今年首季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3,二季度下降到122.4,三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12,比去年同期回落34.2点。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持“乐观”态度的仅占28.8%,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认为“不乐观”的由去年同期的2.7%上升到16.7%。从分行业来看,房地产业信心指数仅为77.5,同比下跌64点,是1999年以来的新低。工业企业信心指数为107.6,同比下降37.8点,接近景气与否的临界点。
与全国同期相比,我省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低4.3和11.8点,在各省市区中,企业景气指数由一季度的第12位下滑至第18位,企业家信心指数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5位下滑至末位。企业景气的下滑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后劲。
四、全年走势的初步判断和预测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外部环境特别复杂,遇到了国际原油和粮食等初级商品价格飞涨后又暴跌的剧烈波动、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等情况,外部需求收缩,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外向度较高,私营、民营占主体,中小企业比重高的浙江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面对30年代以来在成熟市场发生的最危险金融冲击,全球经济将严重减速。特别是近期金融危机已经恶化,没有任何国家的实体经济能够完全不受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在2008 年下半年大幅度放慢,在2009 年下半年温和复苏,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 年的5%急剧下降到2008年的3.9%,并在2009 年继续下降到3%,较之前几次的预测值又有所降低。IMF预测,至少在2009年中期之前,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接近零,2008年和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2%减缓至2008年和2009年的1.6%和0.1%,住房部门局面的扭转和较为稳定的石油价格将有助于为2009年期间的初步复苏奠定基础,但由于紧缩的信贷条件继续严重抑制国内需求,复苏预计将比过去的大多数经济周期缓慢得多;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减缓至1.3%和0.2%,日本将减缓至0.7%和0.5%;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减缓到比最近几年低得多的速度,从2007 年的8%降至2008 年的6.9%,2009 年进一步减缓到6.1%。同时,IMF预测2008年和2009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量分别增长4.9%和4.1%,远低于2006年和2007年的9.3%和7.2%,这将对我省扩大出口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
国内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将灵活审慎。今年以来,面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振荡多变的不利影响,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增长9.9%,增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稳定增长;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IMF预测中国经济2008年的增长率将减缓到9.7%。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已出现积极变化。9月底,温家宝总理在与前来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上百名全球CEO代表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出现大的起伏,保持金融系统稳定,资本市场健康运转,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并根据中国的情况采取灵活审慎的举措。央行10月8日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亦作相应调整;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务院亦发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双率”同时下调十年罕见,表明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传递了银根松动的信号,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拉动投资和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财政政策也将转向积极。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和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共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近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个崭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将逐步形成,广大农民将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扩大农村消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从我省来看,针对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工业增速回落、需求拉动减弱、企业景气下滑等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一方面把控制物价上涨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要素保障、自主创新、品牌战略、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确保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滑落,推动经济朝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并且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为我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做好今年第四季度工作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下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少积极变化也将影响下一阶段经济走势:一是农作物播种面积趋增,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各级党委政府支农力度加大以及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预期看涨,冬种形势看好,据冬播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冬播面积将比去年增长4.5%,其中冬播粮食面积增长2.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增长,油菜籽面积增长16.2%,蔬菜面积增长0.6%。二是各类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对需求和供给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消费价格涨幅下半年起逐月走低,农资价格在8月份开始高位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也在9月份出现回落,三季度投资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为12.1%,低于二季度0.2个百分点,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趋缓,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等,对下一阶段的企业经营和农业生产无疑减轻了成本压力。若四季度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名义增幅能够继续保持前三季度的平稳增长态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的实际增幅将趋于回升。三是下一阶段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预期有所回升。据企业景气调查,预计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0.5,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5.9,分别比三季度回升6.2和3.9点。
综上所述,预计全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但GDP增幅将比去年明显回落。
附表2 前三季度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经济指标比较
全国 | 浙江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广东 | |
GDP(亿元) | 201631 | 15302 | 25300 | |||
增速(%) | 9.9 | 10.6 | 10.4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 | 5954.7 | 4257.3 | 11058.9 | 12828 | 11100.6 |
增速(%) | 15.2 | 11.6 | 14.8 | 15.9 | 16.0 | 13.3 |
实现利润(亿元)(1-8月) | 18685 | 1057.2 | 856.3 | 1921.9 | 2776.7 | 1550.5 |
增速(%) | 19.4 | 7.4 | -3.9 | 15.1 | 24.4 | -3.1 |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99870.7 | 4423.4 | 2946.6 | 7822.7 | 9593.6 | 5578.8 |
增速(%) | 27.6 | 16.1 | 4.1 | 23.9 | 22.3 | 20.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77886 | 5401.1 | 3349.0 | 7057.2 | 7515.3 | 9370.4 |
增速(%) | 22.0 | 20.0 | 17.4 | 23.9 | 23.6 | 20.5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9671.3 | 1637.4 | 2476.8 | 3034.7 | 1209 | 5171.2 |
增速(%) | 25.2 | 25.7 | 20.6 | 19.1 | 37.7 | 13.3 |
#出口总额(亿美元) | 10740.6 | 1178.9 | 1278.1 | 1806.6 | 694.6 | 3010 |
增速(%) | 22.3 | 24.3 | 23.0 | 23.4 | 49.1 | 13.5 |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 21848.4 | 1566.7 | 1850.4 | 2019.7 | 1505.1 | 2504.7 |
增速(%) | 26.1 | 23.2 | 18.9 | 26.0 | 21.7 | 22.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107.0 | 106.4 | 106.7 | 106.4 | 106.2 | 106.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1865 | 17522 | 20257 | 14136 | 12130 | 14964 |
增速(%) | 14.7 | 10.3 | 13.6 | 13.9 | 15.0 | 11.0 |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元) | 3971 | 8845 | 9429 | 6332 | 5336 | 5136 |
增速(%) | 19.6 | 13.7 | 11.0 | 16.8 | 18.6 | 10.6 |
注:①按国家统计制度规定,企业利润为2、5、8、11月统计,故全国与其他省市只有1-8月累计数;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为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因素,上海市的农民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附表1 2008年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 一季度 | 上半年 | 三季度±% | 前三季度 | |||||
实绩 | ±% | 实绩 | ±% | 7月 | 8月 | 9月 | 实绩 | ±% |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4602 | 11.8 | 9889 | 11.4 | 15302 | 10.6 | |||
#第一产业 | 168.7 | -0.8 | 440.3 | 1.3 | 685.6 | 2.9 | |||
第二产业 | 2497 | 12.5 | 5292 | 11.5 | 8279.5 | 10.6 | |||
第三产业 | 1936 | 12.0 | 4157 | 12.3 | 6336.8 | 11.5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1681 | 13.5 | 3837 | 12.2 | 9.8 | 6.1 | 6.4 | 5954.7 | 11.6 |
出口交货值(亿元) | 2046 | 12.8 | 4628 | 12.4 | 13.6 | 10.0 | 11.2 | 7294.8 | 12.0 |
工业利润(亿元) | 323.8 | 18.0 | 811.5 | 15.8 | 13.0 | 7.4 | 4.8 | 1186.6 | 4.8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478 | 14.2 | 3868 | 16.8 | 6239 | 16.1 | |||
#限额以上投资 | 1379 | 14.1 | 3596 | 17.9 | 17.9 | 17.3 | 16.5 | 5833.8 | 16.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779 | 18.3 | 3540 | 19 | 21.8 | 22.6 | 21.3 | 5401.1 | 20.0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462 | 25.4 | 1024 | 27 | 27.3 | 22.0 | 21.1 | 1637.4 | 25.7 |
#出口总额 | 328 | 25.5 | 731 | 26.1 | 20.4 | 20.0 | 24.1 | 1178.9 | 24.3 |
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 28.4 | -13.9 | 78.2 | -7.7 | -37.4 | -39.6 | -24.2 | 109.8 | -16.6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 25.8 | 22.8 | 56.3 | 14.4 | -2.9 | 10.8 | 6.4 | 79.3 | 11.4 |
财政总收入(亿元) | 1071 | 26.1 | 2121.6 | 23.5 | 14.5 | 16.1 | 9.2 | 3003.9 | 20.3 |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 567.9 | 28.8 | 1103.7 | 26.9 | 16.1 | 17.7 | 12.2 | 1566.7 | 23.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7459 | 8.7 (1.7) | 12425 | 10.6(3.6) | 17522 | 10.3 (4) | |||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元) | 3729 | 13.8 (5.4) | 6100 | 13.6(4.4) | 8845 | 13.7(4.7) |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7.6 | 7.4 | 6.0 | 3.9 | 3.8 | 6.4 | |||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 | 4.2 | 4.9 | 7.3 | 7.3 | 6.0 | 5.6 | |||
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 | 11.0 | 11.7 | 15.5 | 15.8 | 13.95 | 12.8 |
注:GDP、工业增加值增幅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括号内数据亦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幅。利润、投资三季度月度数据为累计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