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宏观政策从紧、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减速、要素制约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浙江工业面临多年来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工业积极应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努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运行。生产、效益增速虽有一定幅度回落,但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新的进展,应对环境变动的能力有所增强。
前三季度,浙江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生产、销售增速有较大幅度回落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销售产值分别为5954.7亿元和2904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7.4%,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8和6.3个百分点,均已处于多年来最低水平。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607.6亿元和3347.1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2.9%,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7和5.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销售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原因主要有:
1.出口增速回落对生产、销售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7294.8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比销售产值低5.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7个百分点。出口拉动销售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出口对销售产值回落的影响接近40%。部分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在出口放缓的影响下生产增速有较大幅度下滑(见表1)。同时,在出口减缓和“两税合一”政策的影响下,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增速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6.2%,增幅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居各类型企业的前列。
表1 1-9月部分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出口和生产增长情况 单位:%、百分点
出口依 存 度 | 出 口 | 工业增加值 | |||
增 速 | 增速同比 | 增 速 | 增速同比 | ||
纺 织 | 32.4 | 8.6 | -3.9 | 9.6 | -6.3 |
服 装 | 57.5 | 5.4 | -11.1 | 9.0 | -4.5 |
皮 革 | 58.6 | -0.9 | -11.4 | 5.4 | -4.1 |
家 具 | 68.2 | 10.7 | -15.9 | 9.9 | -16.5 |
文教用品 | 58.3 | 6.6 | -8.4 | 3.0 | -9.3 |
橡 胶 | 31.8 | 9.0 | -18.6 | 15.8 | -3.9 |
金 属 | 35.9 | 12.2 | -17.9 | 14.6 | -2.6 |
通用设备 | 30.1 | 17.2 | -14.4 | 11.0 | -9.1 |
专用设备 | 24.5 | 5.5 | -22.0 | 4.6 | -15.2 |
电气机械 | 29.8 | 14.3 | -11.4 | 13.1 | -5.5 |
通信设备 | 62.9 | 1.0 | -10.2 | 11.1 | -8.8 |
工 艺 品 | 55.3 | 2.4 | -13.6 | 10.2 | -6.5 |
2.在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经营压力增大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被动性收缩。按照工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生产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产销率的上升。而目前浙江工业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需求不足是浙江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除出口增速回落以外,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因素不容忽视。如:医药和交通工业出口增速同比分别上升23.7和5.1个百分点,但增加值增速分别回落1.0和4.2个百分点;纺织业出口增速只回落3.9个百分点,但生产增速回落6.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价格传导受阻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在利润率较低甚至亏损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被迫收缩。同时,许多企业因为预期不确定、资金不到位等因素,不敢接订单,有的提前进行设备检修,导致生产增速回落。
3.为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部分高能耗行业生产增速大幅度回落。受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基础原材料,特别是石油及其衍生物、电力价格上涨的影响,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大幅度回落。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化纤和黑色金属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3%、6.5%和9.9%,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2.2、12.7和14.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居各工业行业前列。造纸和非金属生产分别增长13.9%和13.4%,增幅同比均回落2.3个百分点。国家对其生产及产品价格进行控制和监管的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增幅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增幅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
4.低增长行业、企业的扩散、传导效应进一步显现。近一段时期以来,浙江工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二个低增长行业群:一是在国际需求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以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为主体的低增长行业群,二是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而形成以高耗能行业为主体的低增长行业群。低增长行业群的出现打破了产业链之间供求的平衡关系,低增长行业的扩散、传导效应逐步显现。如纺织行业景气度下降,弱化了对化纤产品的需求,进而又对化学原料、专用设备等行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大中型,特别是大型企业生产增速放缓,对以集群为特征的浙江工业生产增长生产较大的影响。前三季度,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低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规模以上工业。龙头企业生产放缓,对与之相配套的一些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096.5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7.1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1186.6亿元,增长4.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3.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846家,增长3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6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7.1%;亏损企业亏损额194.5亿元,增长122.5%。在利润增速回落的同时,主要经济效益水平指标也有所下滑。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5%,减少 1.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4%,降低0.6个百分点。
浙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在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差进一步扩大,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提高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浙江工业成本压力较大。1-8月,浙江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7.9%,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多增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8%,同比持平,与全国相比少减0.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7%,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多增0.2个百分点。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利润904.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与全国增长25.3%有较大的差距。营业利润率为3.6%,与全国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1.9个百分点扩大为今年的2.4个百分点。
2.部分行业处于亏损或利润负增长状态。前三季度,石油加工业亏损54.1亿元,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产生了较在的影响。如扣除镇海炼化和杭州炼油厂这两家企业的影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5%。同时,全省制造业和供应业中,皮革(-5.0%)、家具(-3.5%)、化纤(-31.2%)、橡胶(-3.5%)、有色金属(-3.4%)、专用设备(-6.7%)、电力(-55.7%)和水的生产和供应(-94.9%)等8个行业利润增幅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饮料(8.4%)、纺织(1.4%)、服装(4.0%)、木材(2.4%)、印刷(3.2%)、文教用品(5.7%)、塑料(9.5%)和工艺品(3.7%)等8个行业利润增幅在10%以内。
3.多数行业竞争力弱化,浙江工业市场占有率整体下滑。1-8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1%,增幅比全国低1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8%,比去年同期的8.6%下降了0.8个百分点。在制造业和供应业33个行业中,只有交通运输、仪器仪表和水的生产和供应3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有30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差距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专用设备(-19.7)、皮革(-15.7)、农副食品(-14.4)、通信设备(-13.1)和通用设备(-11.6)等12个行业,差距5-10个百分点的有有色金属(-9.7)、服装(-6.6)和电气机械(-5.4)等7个行业。
4.单位产出占用资产过多、资产营运效率不高。1-8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资产和资产总额分别增长16.4%、24.7%和20.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0.4、0.8和0.3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增长27.0%,增幅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净额、产成品存货、流动资产和资产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0.8%、10.4%、10.3%和8.5%,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7.8%的水平。单位产出占用资产过多,导致资产大幅度增加和资产营运效率降低。1-8月,浙江工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0次/年,同比降低0.1次/年;与全国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低0.4次上升到今年的低0.6次。总资产贡献率与全国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低2.4个百分点扩大到今年的3.6个百分点。
三、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的进展
1.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在生产、销售增速回落的同时,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继续加快。浙江工业结构转变正从轻工业向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同时,在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前三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6.2%,比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以加工组装为重心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40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2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3%,比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15.6亿元,增长21.6%,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6.8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48.5%)和交通运输设备(40.3%)利润增幅超过40%。
2.创新驱动增长的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增长36.2%。在利润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表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694.8亿元,同比增长27.0%,增速比全部工业总产值高9.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5.7%,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新产品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2.4%。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行业—医药和仪器仪表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0.1%,增速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这二个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3.7%和14.5%。
3.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高耗能产品增速回落。前三季度,纺织、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化纤、非金属矿、黑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等八个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0.7和1.5个百分点,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低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36.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高耗能产品中的水泥熟料与合成氨同比分别下降7.3%和19.5%,降幅比上半年分别提高6.3和6.1个百分点,硫酸、盐酸和烧碱从上半年的同比增长2.6%、1.5%和2.3%转为下降7.1%、7.4%和0.8%。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对推动结构节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当前,浙江工业“低谷期”和“调整期”相迭加的特征较为明显,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和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成为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两个突出问题。从运行趋势看,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13.5%和上半年的12.2%下降到前三季度的11.6%,利润增幅从一季度的18.0%和上半年的15.8%降低到前三季度的4.8%,均呈逐季回落态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浙江工业生产、效益增幅回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动的结果。从相关先行指标分析,应收帐款净额增幅从3月底的21.6%和6月底的17.6%回落到9月底的15.7%;产成品存货增速,从2月底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变化为8月底的低1.5个百分,这在近年来是首次出现的。这表明通过主动减产、限产,收缩生产规模,企业的发展潜力已有所增强。
目前,在出口增幅回落、内需不足和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努力增加需求、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是促使工业生产、效益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的有效手段。各有关部门要在这二个方面努力为企业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