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一季度我省节能形势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打下了一定基础。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全省节能形势喜忧参半,要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目标,任务依然艰巨。

一、基本情况

一季度我省节能形势呈现出以下几个可喜特点:

1.能源消费增速趋缓,结构优化。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能源消费总量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十五”时期,全省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2.9%。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增幅有所回落。今年一季度,预计全社会能源消费增幅继续回落至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增幅为8.1%,比2007年低0.5个百分点。

分品种看,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增速均有所趋缓,电力比重提高,消费结构优化。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煤炭2753万吨,同比增长6.8%,消费原油581万吨,增长7.4%,消费成品油76万吨,下降1.0%,消费电力312亿千瓦时,增长11.0%。

2.二次能源生产规模扩大,效率持续提高。我省终端用户消费的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大多是省外调入的一次能源经由省内企业加工转换而成。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二次能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发电的原煤1641万吨,增长7.3%,用于供热的原煤408万吨,增长9.1%,用于炼油的原油576万吨,增长7.0%。

“十一五”以来,随着部分新建大电厂的投产和对发电效率低的产能实行限产,发电效率继续提高。一季度,全省6000千瓦以上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已降至为310克/千瓦时,在上年较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0克/千瓦时,由此带来的节能量为51.5万吨标准煤。

3.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势头受到初步遏制,单耗有所下降。一季度,纺织、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化纤、非金属矿、黑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等八个高耗能行业增加值6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比规模以上企业低1.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幅低5.7、3.1和2.0个百分点。

八大高耗能行业中,除了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受宁波钢铁公司的影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以外,其他七大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有所下降,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石油加工和纺织的降幅均超过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达到15.7%、9.3%、8.7%和7.7%。

4.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成效大,示范作用明显。全省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在前两年取得较大节能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节能示范作用明显。一季度,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增幅仅为2.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为8.9%,节能量达到107万吨标准煤,对全省节能的贡献率超过170%。

5.各市节能总体情况良好,能源利用效率普遍提高。11个市中,除宁波地区受宁波钢铁公司的影响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2.2%外,其他10个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其中,湖州(14.2%)、金华(9.7%)、温州(7.8%)、嘉兴(7.6%)、舟山(6.6%)、衢州(6.5%)和绍兴(5.8%)的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杭州(4.8%)、丽水(4.4%)和台州(3.5%)降幅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尽管一季度节能形势呈现以上可喜之处,但也存在值得担忧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1.单位GDP能耗降幅偏小,单位GDP电耗同比略有上升。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降幅仅为2.1%,比2007年全年降幅减少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4.8%,比2007年降幅减少3.0个百分点。单位GDP电耗同比上升2.1%,比2007年升幅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电耗下降1.0%。

2.结构节能成效依然十分有限。一季度,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调整对全省节能的贡献依然微乎其微,贡献率还有所降低。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量(103万吨标准煤)中,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超过101万吨标准煤,对节能的贡献率为99%;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变化对节能的贡献不到2万吨标准煤,对节能的贡献率降至1%,比2007年结构节能的贡献率(11%)减少10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节能效果不明显,电力消费增幅偏高。一季度,第三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7%,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耗同比增长10.0%,比全省能耗增幅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约占三分之一。一季度,第三产业用电增幅偏高,达到21.6%,增幅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用电增幅高7.5个百分点。

4.居民生活用能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过快。一季度,居民生活用能同比增长18.1%,比全省用能平均增幅高8.6个百分点,影响全省用能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占总用能60%左右的电力消费同比增长24.3%,增幅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比全省用电平均增幅高10.2个百分点,影响全省用电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原因分析

1.新上高耗能项目的影响。“十一五”前两年,全省有多个高耗能项目陆续上马,其对节能降耗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如2007年4月投产的宁波钢铁公司,今年一季度耗能39.4万吨标准煤,对我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影响率高达26.1%,直接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增长2.1个百分点。如果扣除该公司影响,我省全社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增幅分别降为8.2%和5.9%,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分别从2.1%和4.8%提高至3.3%和6.6%。

2.经济增长的回落不利于节能。受国际环境变化、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调整效应显现、前三年投资较低增长和雨雪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一季度,全省GDP增长11.8%,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节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支撑。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由于生产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调整,一些固定能源消费不会因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增速的回落而同步减少,使得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受到影响。从一季度统计数据看,我省能耗总量较大且增加值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化学原料生产、纺织服装、化学纤维、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工业平均降幅。

3.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今年一季度我省遭遇了罕见的雪灾,日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往年。雨雪天气一方面影响正常交通,造成煤价大幅攀升,影响电力及劳动密集型等行业的正常生产,间接影响单位GDP能耗下降;另一方面为抵御寒冷的雨雪天气,城乡居民和住宿餐饮业取暖用电明显增加,直接影响能耗的上升。一季度,城乡居民和住宿餐饮业用电增速分别高达24.3%和27.5%,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6.1和15.3个百分点,为往年少见。由于居民生活用能不创造GDP,因此居民生活用能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特别明显。据测算,如果一季度生活用能增长与生产用能增长保持同步,则单位GDP能耗的降幅就会提高0.8个百分点。

4.重化工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大节能压力。我省正处在重工业化发展阶段,重工业比重呈提高态势。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5.8%,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这样的结构变化不利节能。从产业变化情况看,二产增长快于GDP增长。一季度,GDP中二产比重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据测算,由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影响约0.3个百分点。换言之,在一季度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中,已被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抵消了0.3个百分点。

三、对下一步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全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以后,各市、县也纷纷召开有关会议进行贯彻,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签定责任。下一步应着力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对于前两年节能任务完成较好的地区,要鼓励并督促他们继续努力,以防止出现因完成目标压力减轻而懈怠的情况。对完成目标难度较大的地区,更要加大工作指导和督查力度,帮助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2.严格实行能评与能耗限额制度,控制高耗能项目的上马。新上高能耗项目对全省节能形势影响很大。因此在对高耗能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对当地、全省实现节能目标带来的影响。对要上马的高耗能项目,不仅要求其在行业内能耗较低,更重要的是要跟当地以及全省工业平均能耗进行对比,尽量减少项目投产对节能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已有高耗能项目投产的地区,当地政府一定要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切实淘汰关停能耗较高的落后产能,从而将高耗能项目投产的影响降至最低。

3.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作用,强化对第三产业用能的监管。随着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我省工业节能成效比较明显,但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社会节能目标的完成需要依靠各行业共同努力,三产节能成效不明显,将会影响全社会节能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把节能降耗工作列入相关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确保各个行业都投入到节能工作中。特别是各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行业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定明确节能监管目标和具体监管措施,确保本行业节能工作有力开展,形成各行业节能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4.进一步加快结构转换,推动我省工业向高加工度化发展。结构节能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省正处在重工业化发展阶段,结构节能成效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今后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在工业结构转换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技术含量较高、能耗较低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工业高加工度化程度,尽快将工业结构转换引导到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轨道上。

5.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居民节约用能。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汽车、空调等高耗能生活设备逐渐增加,都会导致生活用能快速增长。协调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居民节约用能成为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要进一步研究差别电价政策对节能降耗的调节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构造一个“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环境,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三是政府机关要切实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将节约能源作为机关管理的重要内容。

(文中所用全社会能耗及降低率数据为预计数,未经国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