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积极支援抗震救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5月份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经济增速仍呈现出回落的趋势。
一、经济运行呈现平稳下行态势
1.三大产业增长基本平稳。一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受雪灾等影响下降0.8%,二产和三产分别增长12.5%和12%,回落1.8和4.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幅回落。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增幅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增长12.8%,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服务业中,货运、通信、金融、保险、贸易等行业发展较快,但客运、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增幅回落较大。1-5月,铁、公、水路货物周转量增长22.6%,批零贸易销售额增长20.4%,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4.8%,保费收入增长37.6%;而客运量下降3.3%,商品房销售额下降9.1%,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增幅(6.8%和16.8%)同比回落17.1和5.3个百分点。
2.投资增速回升,消费增长平稳,出口规模扩大,增速回落。1-5月,限额以上投资增长17.6%,增幅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扣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约为7.9%,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施工项目增长9.7%,新开工项目下降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6%,实际增幅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长19.1%,农村市场增长17.3%。进出口总额增长26.1%,其中出口增长24.6%,增幅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9.8%,5月当月出口规模达到历史第二高点。
3.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企业利润平稳增长,居民收入保持增长。1-5月,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5.1%和2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1%,同比回落17.8个百分点,若扣除镇海炼化和杭州炼油厂2家企业影响,利润增幅可达22.7%;企业亏损增长60.9%,亏损面为19.6%,比一季度缩小3.8个百分点。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3.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7%和5.4%。预计上半年比一季度略有回升。
4.市场价格总水平在高位有所回落。1-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3个百分点。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下降0.3%,同比上涨7.2%,涨幅比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1-5月,农资价格上涨19.3%,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的成本压力继续增加。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4.6%和11.4%,涨幅差为6.8个百分点,与1-4月持平。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涨幅同比约上升7.4个百分点,呈现“量缩价挺”态势。5月,宁波(13.2%)、杭州(12.2%)市房屋销售价格高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涨幅(9.2%),分别居第3和第5位,又比去年末前移2和4位,温州(3.6%)从19位后移至64位,金华(7.0%)居34位。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投资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结构不断优化。一产投资增长50.7%。二产投资增长14.6%(工业投资增长14.7%),制造业投资增幅为17.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为42.6%,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通信电子等行业投资增幅在20%以上。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3%),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其占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为51.1%,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结构不断改善。重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1-5月,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6.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4%,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结构继续趋优。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5月,我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1%,其中汽车零件、船舶出口分别增长39.3%和86.3%;医药品出口增长77.6%;纺织品、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等商品出口分别增长26%、32.3%、32.9%。四是利用外资结构趋好。农业、信息、科研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2.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1-5月,财政科技支出增长64.1%,增幅同比提高55.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37%,比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在利润增幅回落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表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4%,增幅比全部工业总产值增幅高10.3个百分点,新产品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20.9%;新产品产值率达15%,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一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8%。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净削减0.68万吨,二氧化硫约净削减0.89万吨,同比约分别下降1.21%和1.12%。
3.民生持续改善,财政对民生支出增长加快。1-5月,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7.9%,其中,科技、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分别增长64.1%、48.4%、42.4%、92.3%、36.8%,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增长21.8%、16.6%。就业形势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大保险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增加较多。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所减弱。投资需求虽然在今年以来保持了稳步回升的态势,名义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但是若扣除价格影响,实际增幅在10%以内。在面临土地、资金、节能减排、企业家投资意愿等多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投资形势并不令人乐观,1-5月,我省新开工投资项目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9个,下降32%。今年全年投资走势仍有待观察。消费需求虽相对平稳,但与全国相比,1-5月增幅仅居各省市区第28位,在居民收支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差距未能缩小,物价上涨带来刚性支出增长较快、社会保障尚未健全等背景下扩大内需仍任重道远。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加快、贸易摩擦增多、加工贸易政策变化,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及其对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波及,种种的环境变化使得出口增长面临空前的困难。1-5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13.2%,增幅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对销售产值的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4.5%下降到17.1%。
2.价格上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近几年全国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信贷发放过多,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市场石油和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新高,劳动力成本和利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共同推动下,市场价格上涨较快。虽然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均出现回落,但从有可能推动CPI上扬的影响因素分析,市场价格上行压力依然较大。一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受去年下半年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今年1-5月份的翘尾影响为5.2个百分点,全年将有3.2个百分点;二是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头两个月的新涨价因素加大,许多食品、交通运输等价格大幅上涨,将会对全年的CPI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国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对我国输入型涨价压力加大,油、电、粮食价格均有走高趋势,我省部分地区对价格调控有放松的迹象,也将对下半年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可见,要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目标(4.2%以内)的可能性不大。
3.节能降耗难度加大。一是经济增速回落不利于节能。节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支撑,一些固定能源消费不会因为企业生产增速的回落而同步减少,从而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5月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2%,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二是重化工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新上一批高耗能项目,加大了节能压力。去年投产的宁波钢铁公司,今年一季度耗能39.4万吨标准煤,对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影响率高达26.1%,直接拉动能耗增长2.1个百分点。如果扣除该公司影响,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可分别从2.1%和4.8%提高至3.3%和6.6%。三是结构节能成效不大。一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量中,行业结构变化对节能的贡献率降至1%,远低于2007年的结构节能贡献率(11%)。第三产业节能效果不明显,用电增幅偏高,一季度达到21.6%,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高7.5个百分点,三产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率为1.7%,低于全省平均降幅0.4个百分点。
4.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是资金趋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困难。货币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近日央行再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偏紧,企业资金面总体趋紧,企业存款增长不乐观。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同比虽增长19.4%,但比去年少增190.5亿元。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和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增利。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87.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增长35.4%,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3.9%,超过银行贷款余额增幅(21.3%)22.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长19.8%;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8.5%,扣除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1%,实际增幅超过从业人员人数增幅(2.5%)7.6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从高位大幅下滑。据企业景气调查,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9和15.6点,比去年四季度下降9.9和15.2点,也低于全国同期5.3和3点。
5月份开始,一些经济指标也出现了趋好的态势,如投资增长的回升,物价涨幅的回落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省经济将呈现出平稳下行的运行态势,预计今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