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2008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08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我省工业生产、销售和利润继续保持二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呈回落态势。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提高,预计全年工业生产、效益增速将基本维持在目前水平上或略有提高。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1.生产、销售增速有较大幅度回落。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36.7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18698.8亿元,增长1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生产、销售增幅已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上半年产品销售率为97.1%,比上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

2.企业利税和利润增幅下降较大,亏损企业增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401.6亿元,同比增长15.7%;利润总额811.5亿元,增长15.8%,利税和利润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1.4和16.4个百分点。上半年,我省亏损企业达9722家,同比增长23.3%,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7.9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8.8%,比上年同期扩大2.2个百分点。

3.出口增速回落,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降低。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4628.1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4%下降为24.8%。由于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对销售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同期的33.8%、2006年同期的29.2%、2007年同期的25.4%下降到目前的16.7%。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结构特征

1.轻、重工业生产增速同时回落。上半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671.9亿元和216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3.3%,重工业增加值增幅比轻工业高2.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轻、重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回落5.5和5.6个百分点。但重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5.1%进一步上升到56.4%。

2.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幅相对较高。上半年,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613.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9个百分点,比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分别高出2.7、4.1和8.3个百分点。从当月增幅来看,2-6月国有控股企业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出5.4、3.0、4.1、3.0和7.8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成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最小的企业类型之一。

3.工业行业间生产、效益增速分化明显。上半年,工业行业之间生产、效益增幅的差距依然较大。从主要制造行业总产值增幅看,黑色金属冶炼(45.6%)、石油加工(35.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31.0%)等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现价)均超过30%,皮革制品(3.2%)、通信设备制造(6.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7.4%)等行业总产值增速在10%以下,二者高低差距超过40个百分点。从利润增幅来看,造纸(77.3%)、通信设备制造(76.8%)、医药制造(73.1%)等行业均较高,而皮革制品(-10.2%)、化学纤维制造(-20.5%)、电力热力生产(-26.9%)等行业出现亏损,尤其是石油加工业由上年同期的赢利32.4亿元下降为今年的亏损9.3亿元。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呈现的主要亮点

1.工业经济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9%,比全省平均增幅高9.7个百分点,利润增幅达到57.8%,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1.9个百分点;丽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7%,比全省平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舟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7%,比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109.8%,比上年同期提高57.5个百分点。这些地区在全省工业经济相对趋缓的形势下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许多工业经济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装备制造、医药等行业仍维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装备制造业的7个行业大类总产值达6633.9亿元,同比增长20.0%,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较高,比上年同期增长31.0%。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3.9%上升到34.5%,提高0.6个百分点。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为341.2亿元,同比增长26.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4个百分点。

3.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继续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36.6%,虽然比上年同期增幅降低2.9个百分点,但在企业赢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仍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同比增长23.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1.7个百分点。科技投入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生产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936.4亿元,同比增长30.8%,增幅比全部工业总产值高11.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5.3%,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新产品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1.9%,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四、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我省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6.8个百分点,购销价格涨幅差距进一步扩大,“高进低出”的价格格局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据杭州市统计局一项调查结果,83.9%的企业认为当前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对企业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7%的企业认为有严重影响,认为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幅度超过5%的企业占71.0%。

2.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技术工人短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务工人员对薪资和福利待遇的期望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费用增长较快,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加班等用工行为将支付更多的费用,企业的用工成本呈刚性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上升了14.7%。省经贸委专项调查结果显示,7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用工成本增加了10%以上,认为用工成本增幅不到5%的企业只占0.4%。与此同时,我省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量相当大,仅杭州市平均每季度用工缺口就达6000多人。近年来,技术工人短缺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升级、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金融趋紧导致企业财务费用上升,民间融资暗藏风险。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共发生财务费用318.4亿元,同比增长35.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其中利息净支出299.1亿元,同比增长42.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1.5个百分点。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企业融资困难,部分企业开始转向民间借贷。据调查,我省民间借贷月利率约2-3%,最高甚至达到10%以上,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尤其是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典当行等一些民间融资中介再度活跃。由于缺少规范的监管,吸收的资金利率过高,还债能力较差,这些民间融资中介容易成为影响社会和金融稳定的风险隐患。

4.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导致出口增幅大幅回落。一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的需求减弱,对我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和加息等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导致出口环境进一步趋紧;三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根据专项调查,52%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有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四是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经济体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不断增多,对我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出口增速回落明显。

5.前几年工业投资偏少与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有一定关系。工业投资仍然是工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我省和上海、广东前几年工业投资增长不快,目前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都比较慢,而江苏前几年工业投入较大,因此增加值和利润都有大幅度增长。2004—2007年,浙江、上海、广东、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4.0%、11.6%、17.5%和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7.3%、12.2%、17.8%和20.6%,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1.1%、8.9%、19.7%和34.4%,工业投资与增加值增长、利润增长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已逐步显现。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既立足当前,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着眼长远,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浙江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预计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将不断好转,全年工业生产增速将基本维持在目前水平上或略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