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上半年浙江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上半年,我省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的变化影响,消费品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0.3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2%,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

一、市场运行态势

1.消费品市场同比增幅较快。受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持续高位运行的影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除2月份受去年春节错月、冰雪灾害等自然因素影响外,月度名义增幅均超过18%。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较不平衡,上半年增速最高、最低的月份均出现在一季度,其中,1月同比增长21.3%,2月同比增长13.8%,两者相差7.5个百分点,分别创下近年来单月增幅新高、单季月度增幅差距新高。二季度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其中,今年5月是实现“小黄金周”的第一年,由于假期缩短,增幅有所回落,同比增长18.6%。全省消费品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月均零售额达590亿元。

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仍居主导。上半年,全省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359.2亿元,增长19.5%,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6.3%上升到66.6%,对消费品市场的主导作用仍较明显;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81.1亿元,增长17.9%,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所占份额持续徘徊在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城乡增幅差距也有所扩大,由去年同期的两者相差0.6个百分点扩大至1.6个百分点。

3.餐饮市场持续增长,增幅位居榜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创新,我省餐饮市场持续增长,营业收入一路走高,增幅居各行业之首。全省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个百分点,分别高出批发、零售业4.2、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1.3%上升到11.5%。

4.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增加,带动消费品市场增长。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615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8家。限上企业数量增加,也带动了全省零售额的增长,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339.5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6.2%上升到37.8%。

5.各地消费品市场均衡发展。上半年,全省各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均衡发展,地区差异缩小。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杭州、嘉兴、绍兴、舟山和丽水等5市,宁波与全省增速持平,其他5市低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增速最快的舟山(上半年增长20%)与增速最慢的湖州(上半年增长18.4%),仅相差1.6个百分点。

二、全省消费品市场结构变化

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5类主要商品销售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有18类商品上涨,7类下降。

1.基本生活类仍保持较高增幅。受物价指数高位的影响,上半年,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6.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粮油类商品增长47.6%,肉禽蛋类增长30.9%。

2.个人发展、享受型消费品市场活跃。上半年,服装类增长2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9%,金银珠宝类增长32.1%,化妆品类增长16.9%。

3.汽车销售逐步放缓。据省车管部门统计,上半年全省新车上牌量为168067辆,同比仅增长2.5%,受油价上涨、道路出行不畅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持币待购、观望气氛更浓,下半年车市仍将维持现状。上半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74.5亿元,同比增长10.3%,较一季度略微回升0.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

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趋快。受油价上涨影响,上半年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23.9%,较一季度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6月(上调油价当月)零售额增长35%,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5.农业生产资料销售较快增长。受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及全省各地农户积极消除雨雪、洪涝灾害影响,开展生产自救,种子饲料类、农机类和化肥类商品增长较快,其中,上半年种子类商品销售额增长122.6%,农机类销售额增长95.7%,化肥类增长24.5%。

6.部分商品出现下降趋势。上半年,通讯器材类下降5.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12%。紧缩房地产消费信贷,对消费品市场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上半年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下降19.8%,而去年同比增速为28.4%。

三、我省消费品市场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商品价格逐月快速攀升,并高位运行,6月我省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7.8%,涨幅比上月缩小0.7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指数初现企稳迹象。一方面,消费价格的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消费名义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快速增长,使得商品零售额名义增幅与实际增幅偏离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市场的真实消费变化状况,对消费品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除直接影响到部份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外,还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肉禽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类的价格上涨,油、电、液化气等价格逐步攀升,并开始逐步传导到与消费相关的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力成本提高,消费品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面临的困难也逐步加大。二季度我省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较去年同期全部回落,其中,批发零售业(125.4)、住宿餐饮业(135.9)分别回落23.9、12.5,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1,较上季度回落10.8点,显示企业家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和不看好,价格对下半年我省消费品市场的影响仍将继续存在。

2.供需矛盾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上受雨雪、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生活必需品供需呈现结构性、区域性、阶段性矛盾。商务部就今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0种主要消费品中,有8个品种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呈现出供应偏紧情况,比2007年下半年增加3种,具体品种为:猪肉、牛肉、羊肉、大豆、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鲜奶。与上述情况相比,我省供应偏紧的商品也大同小异,由此带来的市场异常波动和应急供应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3.财富缩水对消费品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尽管城乡居民收入得到稳步增长,购买力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截至6月30日收盘,半年上证综指累计跌幅高达48%,90%以上的投资者损失较大。财富缩水直接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得到抑制,特别是部分老年投资者由于将养老金投入股市,更加弱化了消费欲望,对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我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全年走势

今年以来,尽管我省经济对外面临美国次贷危机、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内则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支撑我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随着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建立和谐社会政策的逐步推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当前经济形势发展不容乐观,尤其是投资发展速度较低,出口受限等不利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全省各级政府拉动内需、着力扩大我省消费规模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

二是农村市场消费增长将进一步增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得到落实,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望继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将进一步改善整个农村消费环境。

三是消费品市场供求继续好转。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商品供求和市场价格的结构性矛盾将得到改善,绿色环保、新型时尚的生活必需品和日用消费品将更多的供应市场,会引导刺激消费需求增长。

四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望继续增强。特别是文化、休闲旅游等消费热点,对消费品市场的推动作用可能更为明显,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对促进城市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5元,名义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100元,名义增长13.6%,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购买力总体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奥运”产品的热销将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七是各类资源价格的推动将使消费品市场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8年我省消费品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消费品市场总体规模将继续扩大,全年消费品市场名义增长率仍将保持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