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保持和增强工业实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仅从工业投资的最终结果—新开工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工业投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考虑到工业投资对工业发展的迟滞效应,我们用2005—2007年三个年度新开工的企业在2007年度的发展状况,来测度工业投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投资推动工业生产增长
2005—2007年,全省新开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87户,占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5%。这些企业2007年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83亿元、2934亿元和283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8.4%和8.3%;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2、5.2和5.1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6%、21.4%和21.6%。新开工企业资产总额和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分别为2886亿元和109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和13%,从业人员54.7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9%。可见,工业投资增强了我省工业经济的实力,是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工业投资拉动工业效益增长
从企业发展周期角度考察,新开工企业处于企业发展初期,设备需要磨合,市场需要拓展,资金占用较多,管理成本较高,效益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4887户企业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均为5%,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低0.1和0.8个百分点。但由于新开工企业产生的是新增效益,对拉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效益增长的作用依然不容低估。2007年,4887户企业利润和利税分别为143亿元和22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和7.6%;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和利税增长6.2和5.2个百分点,对利润和利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7%和19.9%。
三、工业投资促使工业结构高级化
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同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过程紧密相关的。工业化进程的核心特征是工业结构的不断演化、升级。工业部门之间的结构变动在各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规律性。这种阶段特征和规律性表现为,工业部门的结构转变从轻工业向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而后,在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这种向加工业转移的现象无论在轻工业还是在重工业都会发生,这意味着工业加工程度不断深化,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从工业部门结构转换来说,即从以原料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进入以加工组装为重心的高加工化阶段。
统计结果表明,工业投资推进了工业结构高级化。2007年,4887户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占这些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3.1%,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1个百分点。重点投资行业中,纺织、服装、皮革、造纸和化纤5个行业工业总产值690亿元,以原料为重心的化学原料和塑料2个行业工业总产值602亿元,以加工组装为重心的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795亿元,分别占这些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3.5%、20.5%和27.1%。
随着工业部门结构向高加工化转变,工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2007年,4887户工业企业中,户均占用资产5905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占用资产53万元,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2.4%和39.5%;从业人员人均装备20万元,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8.7%。新产品产值4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增长6.7个百分点,对新产品增长的贡献率为16.5%;新产品产值率为16.9%,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