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1-2月份浙江经济运行简况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年初,浙江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省委、省政府紧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救灾,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从1-2月的统计数据看,生产保持增长,投资增速加快,消费稳中有升,出口增幅回落,利用外资回升,财政收支增长加快,金融运行稳定,价格总水平持续高位。

1.农作物种植意向看好,但雪灾影响较为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最近在全省23个农产量抽样调查县(市、区)4600户农户中开展的2008年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2.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0.7%,蔬菜、油菜籽、花卉苗木、棉花、药材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甘蔗、西瓜播种面积减少。但1月中旬至2月上旬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春花作物、蔬菜、果园受灾严重,部分农作物绝收,畜禽棚舍和渔业养殖设施大棚倒塌,畜禽、蜂群大面积死亡,竹木、花卉倒损较多,茶叶受冻使产量下降并推迟上市。据有关部门统计,雪灾给全省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9亿元,林业直接经济损失62.5亿元,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73亿元。

2.工业生产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长18.8%,销售产值5156亿元,增长19.9%,其中出口交货值1279亿元,增长11.6%,增幅分别回落5.7、8和18.6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趋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9%,同比提高0.96个百分点。从行业的增长情况看,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轻工业增长11.5%,增幅同比回落5.8和5.3个百分点。食品、饮料、木材加工、造纸、石油加工、化学、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等行业总产值增幅都在20%以上。

雪灾影响和出口增幅回落是影响工业产销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雪灾使全省10217家工业企业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4.34亿元,湖州等雪灾严重的地区工业的受灾程度甚于农业。雪灾使部分企业厂房倒塌、设备受损、原材料供应受阻、产品销售不出去、劳动力紧缺,导致停工减产,据湖州测算,雪灾影响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约10个百分点。同时,受出口增长明显回落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对销售产值的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8%下降到今年1-2月的15.5%。1-2月,纺织(13.5%)、服装(15.1%)、皮毛羽制品(4.9%)、家具(14.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10.3%)等出口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总产值增幅较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受出口影响,总产值下降1.8%。

3.投资增长有所加快。1-2月,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加快10.3和5.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投资148.5亿元,增长20%。施工项目增长较快,新开工项目转降为升。限额以上施工项目13297个,增长22.7%,其中新开工项目952个,一改2007年全年下降的走势,增长3%。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2.7亿元,增长2倍;第二产业投资308.5亿元,增长18.3%,增幅同比提高1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307.2亿元,增长18.1%。制造业投资265亿元,增长22.4%,占限额以上投资的37.1%,增幅同比提高18.1个百分点,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木材加工、印刷、化纤、有色金属加工、金属制品、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三产业投资402.9亿元,增长14.5%,其中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和1.1倍,科研和技术服务、住宿和餐饮、教育、居民服务、卫生和社会福利投资分别增长96.6%、46.8%、41.7%、39.5%、31.5%。基础设施投资175.4亿元,增长2.2%,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提高8.1和2.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14亿元,增长13.6%,增幅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2%。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增长9%,新开工面积增长18.5%,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新开工面积更是增长1.93倍。房屋竣工面积增长63.6%,但销售面积下降9.5%,销售额下降4.1%。

1-2月,11个市限额以上投资增幅在20%-30%之间的有衢州(28.3%)、嘉兴(27.4%)、台州(25.9%)、杭州(23.4%);增幅在10%-20%之间的有舟山(17%)、湖州(13.9%)和宁波(10.6%);金华(7.6%)、温州(7.5%)、丽水(5.2%)、绍兴(4%)则是个位数的增幅。

4.消费稳中有升。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6%,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812.6亿元,增长17.9%,农村市场零售额408.8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3和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121.7亿元,增长13.4%;零售业951.81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0亿元,增长20.5%。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统计来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化妆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27.3%、14.2%、24.8%、10.9%和11.7%。汽车类销售增长趋缓,1-2月增幅为4.2%,低于去年同期32.3个百分点,部分商品销售出现下降趋势,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下降5.5%,通讯器材类下降6.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5%。

5.出口增幅回落,利用外资明显回升。1-2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0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其中出口220.8亿美元,增长13.7%,进口84.4亿美元,增长27.6%,均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3%、16.8%、30.9%),出口增幅也低于广东(15.8%)、山东(20.5%)、江苏(15.4%),略高于上海(13%)。在1月份出口额(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创新高的基础上,2月份大幅回落,仅出口89.2亿美元,同比下降6.7%。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机电产品出口94.5亿美元,增长13.3%,其中汽车零件、船舶出口分别增长27.2%和81.5%;医药品出口增长47.3%;纺织品、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等商品出口分别增长23.4%、22.8%、21.2%;服装、鞋类、农产品出口仅分别增长9%、0.7%和3.8%。而高技术产品、塑料制品出口分别下降13.3%和15.7%。

1月份,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56个,合同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65.0%。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40.3%,占外资总数的27.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分别增长9、5.9和3.7倍。

6.财政收支增长加快。1-2月,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93.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9%和29.3%,增幅同比分别提高6.7和6.1个百分点。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契税分别增长32.8%、18.6%、27.3%、29.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分别增长49.5%、64.1%、50.2%。农林水事务、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1.3%、24.3%、25.8%、25.0%、43.3%。

7.金融运行平稳,贷款增幅回落幅度超过存款。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4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增幅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新增存款1383亿元,同比多增126亿元。储蓄存款为12507亿元,增长5.2%,新增存款1120亿元,同比多增29.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6084亿元,增长18.5%,增幅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1108.9亿元,同比少增130.3亿元。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中长期贷款增长18.7%;短期贷款增长20.8%,其中工业、商业和农业贷款分别增长24.5%、19.1%和23.9%,私营个体贷款增长36%,个人消费贷款增长37.1%。

8.市场价格总水平再创新高。1-2月,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5%,其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5.3个百分点。2月份比去年同期上涨8.3%,创1996年以来新高,比1月份的6.6%上升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7%。与全国同期相比,1、2月份涨幅分别低0.5和0.4个百分点,1-2月低0.4个百分点。1-2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8.1%。8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6涨2跌,特别是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受罕见大雪低温天气影响及春节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1-2月上涨18.9%,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5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1.2%,猪肉上涨61.9%,油脂上涨45.1%,粮食上涨4%。居住类价格上涨7.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其中建房和装修材料上涨7.3%,水、电、燃料上涨6.1%。其他上涨的4类分别是医疗保健(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2.7%)、烟酒(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5%)。价格下降的是衣着、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1.4%和1.2%。11个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在5.0%至7.9%之间,涨幅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华(7.9%)、衢州(7.4%)和丽水(7.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差继续扩大,1-2月比去年同期上涨10.6%和3.7%,涨幅分别比1月份高出0.5和0.3个百分点,涨幅差从去年全年的2.9个百分点扩大到6.9百分点。与全国1-2月涨幅相比,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高出1.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则低2.7个百分点,涨幅差要高出4个百分点,生产企业“高进低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燃料动力、黑色金属材料类涨幅分别达18.1%和18.0%,化工原料、农副产品类分别上涨8.6%和5.9%。15个工业部门中,除电力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0.3%外,其余部门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上涨等原因,2月份我省钢材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3%。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近期在全省36个县(市、区)开展的农用生产资料准备情况调查资料汇总表明,除柴油供应偏紧外,其余农资供应充足,但农资价格连续大幅攀升。1-2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6.3%,其中2月份上涨17.2%,涨幅创出了近40个月的新高,农资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10大类农资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部出现上涨,其中幼禽家畜价格涨幅最大,1-2月上涨53.2%,化肥、饲料价格分别上涨20.8%和18.3%,农业生产服务、农用手工工具、机械化农具、农用机油、半机械化农具、农药及农药械价格分别上涨11.2%、8.0%、7.1%、5.3%、4.2%、1.4%。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将对今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饲料、产品畜价格和人工费持续上涨,养殖户从肉禽产品涨价的收益中很大部分被成本上涨所挤压,不利于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有效提高,这也是猪肉价格从历史高位无法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屋销售价格一改普涨格局,初显高位调整势头。1月份,全省11个设区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涨幅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5%,环比上涨0.1%。分地区看,11个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有7个:杭州(17.5%)、宁波(20.7%)、温州(13.8%)、绍兴(12.5%)、舟山(28.0%)、台州(10.8%)、丽水(20.9%);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较大的城市仅有衢州(1.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5%,环比下降0.3%。分地区看,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较大的城市有:台州(1.2%);环比跌幅较大的城市有:杭州(1.3%)、丽水(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