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省农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原因剖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但同时,2007年初开始,浙江省农资价格受能源、原材料、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推动,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幅逐月攀高,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一、浙江省农资价格运行主要特点

1.农资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2003-2005年浙江省农资价格连续三年分别上涨2.9%、13.2%、5.8%,2006年由升转下降0.4%,2007年又步入上升轨道,全年上涨7.6%。今年头两个月延续上年涨势上涨16.3%,涨幅连创新高。

2007年1月份开始浙江省农资价格连续14个月出现上涨,且涨幅逐月攀升,特别是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2月份连续5个月涨幅达到10%以上,而2008年2月份上涨17.2%,涨幅创出了近40个月的新高,浙江省农资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

2.各类农资价格全面上涨。今年2月份,浙江省农资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7.2%,所调查的十大类农资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部出现上涨。其中幼禽家畜价格上涨53.7%、化肥价格上涨22.7%、饲料价格上涨19.1%、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11.2%、农用手工工具价格上涨8.0%、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7.8%、农用机油价格上涨5.1%、半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4.7%、农药及农药械价格上涨1.8%、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

3.浙江省农资价格已处在高位运行。近五年来,浙江省农资价格四年上涨一年下降,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平均涨幅达5.7%。2008年2月农资价格与2002年相比涨幅高达46.5%,主要农资价格中,化肥价格上涨57.1%、饲料价格上涨50.7%、产品畜价格上涨133.3%,使浙江省农资价格总水平已经处于相对较高价位。

二、农资价格大幅攀升吞噬农民收益

浙江省农资商品和服务价格出现普遍大幅度的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承受了很大的农资涨价压力,一定程度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浙江省农业增产增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1.养殖成本提高挤压了农民养殖利润空间。随着饲料、产品畜价格和人工费持续上涨,养殖户从肉禽产品涨价的收益中很大部分被成本上涨所挤压。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育肥猪饲料从上年1月份的1.93元/公斤,上涨到今年2月份的2.49元/公斤,以中等规模养殖平均耗用250公斤精饲料计算,一头猪仅饲料成本就上升140元。当前饲料、兽药、人工、养殖治污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养殖禽畜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养殖户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浙江省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有效提高,这也是猪肉价格从历史高位无法下降的主要原因。

2.化肥、农药涨价抬头不利农业生产。近两月浙江省化肥涨价明显,1、2月份化肥价格月环比均上涨3.2%,在2月的农资环比价格中涨幅高居首位,2月份的化肥价格与2002年比,涨幅已高达57.1%。1、2月的农药环比价格也分别上涨0.3%、0.9%。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种植业中重要农资商品,其价格的大幅上涨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三、三大因素推动农资价格大幅攀升

(一)农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首先,煤、矿、天然气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使生产化肥的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如2007年生产化肥所需的原料磷酸一铵的购进价格上涨28.3%、硫磺购进价格上涨55.9%、烟煤购进价格上涨107.4%、天然气购进价格上涨5.9%。

第二,粮食涨价影响饲料价格持续攀升。受生产饲料的主要粮食制品玉米涨价影响,2008年1月份国内主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1618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4.9%;豆粕平均价格3828元/吨,上涨59.3%。另外受全球粮食供应偏紧库存下降的影响,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连创新高,倒逼国内粮食饲料价格居高不下,1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98.2%、24.6%、79.1%、20.2%。2月份浙江省饲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9.1%,其中混合饲料价格上涨21.0%、其他饲料价格上涨15.6%。

第三,受钢材和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2008年2月份浙江省钢材出厂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4.3%,汽油价格上涨9.3%、柴油价格上涨9.9%,使浙江省农用机械、农用机油等农资价格出现普遍上涨。2月份浙江省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7.8%、半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4.7%、农用手工工具价格上涨8.0%、农用机油价格上涨5.1%。

第四,农业生产服务收费涨价及运输成本的普遍上扬。伴随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提高,带动农业生产服务收费涨价,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提高了排灌、机耕等农业生产服务收费水平,受翘尾影响,与去年同期比,2月份浙江省排灌费上涨16.4%、农田治虫费上涨26.1%、机械作业费上涨1.4%。在国际原油连创新高的局势下,运输成本的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农资价格的上扬。

(二)国际市场涨价及我国出口税率调整进一步加剧近几个月以来化肥价格的攀升

化肥价格大幅攀升除了生产成本推动外,出口关税的调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去年国际市场上的化肥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而去年10月份开始,主要化肥品种如尿素和磷酸二铵出口执行淡季暂定关税,出口税率由30%和20%分别降到15%和10%,导致出口大量增加,国内供货紧张,价格上扬。2008年2月份浙江省化肥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7%,涨幅创出七年来的新高,其中复合肥价格上涨29.3%、钾肥价格上涨26.6%、磷肥价格上涨23.1%、氮肥价格上涨19.9%。化肥价格上涨成为推高2月份浙江省农资价格总水平的首要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6.5个百分点。

(三)供不应求造成的产品畜价格飙升

2008年2月份幼禽家畜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3.7%,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上涨3.1个百分点,涨幅高居十大类首位。主要原因是2006年、2005年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严重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使大量母猪被宰,至2007年7、8月份出现了仔猪的严重供不应求,使产品畜价格涨幅高达75.4%和72.6%。近几个月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仔猪供应相对紧张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四、建议

1.加强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品种的储备供应。春耕在即,尤其年初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到比较严重的雪灾低温影响,农业恢复性生产对部分农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农药等重要品种的储备,保障农资产品市场供给,平抑农资价格,尽量减少农资涨价对浙江省农民增收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农民的利益。

2.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价格对浙江省农资价格的影响。2月18日开始我国出口磷肥和部分含磷复合肥税率上调至35%,这对抑制化肥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供给量,平抑价格将起到一定作用,但近期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进一步上扬可能会抵消税率上调的作用,若出口持续增长势头不改,国内市场化肥涨价将难以扭转。

3.抑制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也是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的重要保障。农资价格大幅攀升一方面吞噬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收益,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加剧农产品的市场供求矛盾;另一方面也加剧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从浙江省CPI上涨结构看,以粮食、肉禽及制品、油脂、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本轮物价上涨首要因素,而这类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农资价格上涨在成本上涨推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抑制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也是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的重要保障。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消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