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杭甬温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状况比较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做出的贡献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受到的社会待遇极不相称。因此,农民工问题既是事关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也是直接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民工荒”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民工社会保障,民工培训与子女教育,农民工用工环境及劳动关系等一系列有关农民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是外来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一直以来也为“民工荒”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相关部门力图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和优化浙江进城务工农民的用工环境,促进浙江经济良性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依托浙江调查总队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从就业途径选择、总体收入水平、劳动时间与强度、报酬支付情况以及工作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和相关关系分析,对农民工在浙江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在浙江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继而给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布置,2006年8月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1.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调查范围:浙江省各中小城市(含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及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2.样本总体分布情况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按随机原则抽取并获得有效数据的样本1685个,其中固定岗位1411名,灵活就业274名。这些样本分布在杭州的有274名、宁波有298名、温州有150名,其余分布在其他8个市,在22个县(市、区)的有327名。

调查对象涉及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12个行业。按单位性质分,主要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自由职业等7种类型。

表1.1 被调查样本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类别

杭 州

宁 波

温 州

频 次(人)

比 例

(%)

频 次(人)

比 例

(%)

频 次(人)

比 例

(%)

①管理人员

28

10.22

15

5.03

17

11.33

②专业技术人员

19

6.93

27

9.06

10

6.67

③生产工人

48

17.52

34

11.41

36

24.00

④一般职员、办事员

30

10.95

17

5.70

13

8.67

⑤小摊小贩

1

0.36

1

0.34

2

1.33

⑥服务员

44

16.06

63

21.14

18

12.00

⑦技术工人

13

4.74

39

13.09

18

12.00

⑧家政服务人员

9

3.28

2

0.67

0

0.00

⑨居民服务人员

7

2.55

2

0.67

0

0.00

⑩市政环卫工人

5

1.82

11

3.69

3

2.00

⑪个体业主

10

3.65

7

2.35

2

1.33

⑫商务服务人员

8

2.92

15

5.03

19

12.67

⑬建筑工人

30

10.95

39

13.09

2

1.33

⑭其他

22

8.03

26

8.72

10

6.67

样本总数

274

298

150

入参考提供为社会高度关注和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工人、生产工人、一般办事员、各类服务员、建筑工人等14个类别(见表1.1)。

调查显示,在杭州务工的农民工中在生产工人和服务员岗位上占三分之一之多,管理人员、办事员、工人各占10%左右;在宁波做服务员比例较高,达到42.1%,技术人员、建筑工人各占13.1%;而温州则是生产工人比例突出,占24%,其次是商务服务人员,占12.7%,与其他两个城市不同的是,在温州务工的农民工在建筑行业的比较少,只占1.3%。

3.农民工人口特征描述

3.1 性别、婚姻状况

城市农民工中以男性、已婚居多,三个城市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详见表1.2)。

表1.2 全省、杭、甬、温地区样本总体特征分析

特 征

浙 江

杭 州

宁 波

温 州

频 次

(人)

百分比

(%)

频 次

(人)

百分比

(%)

频 次

(人)

百分比

(%)

频 次

(人)

百分比

(%)

性别

1051

62.37

148

54.01

197

66.11

114

76.00

634

37.63

126

45.99

101

33.89

36

24.00

婚姻

已婚

1033

61.31

135

49.27

193

64.77

95

63.33

未婚

634

37.74

139

50.73

105

35.23

55

36.67

样本总数

1685

274

298

150

3.2 年龄结构

从城市农民工的年龄构成看(见图1.1),35岁以下占总进城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迁移人口的年龄大大低于劳动人口的平均水平,绝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年龄在16至24岁的农民工杭州比例最高,接近在杭就业农民工总数的42%,其他两个城市与全省平均水平接近.

图1.1被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情况

3.3 文化程度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2),进城务工农民的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以上学历。在文化程度的构成比例上三个城市存在明显的不同,杭州市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了60%以上,而宁波市农民工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高中及以上只占总数的37%,温州市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与初中及以下各占一半左右。可见,单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杭州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最高,温州次之,宁波最低。

二、就业途径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目前进城务工农民找工作的途径向多渠道发展,虽然老乡带老乡依然是当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它途径也应运而生。

表2.1 杭甬温三城市农民工就业渠道(%)

就业途径

杭 州

宁 波

温 州

全 省

①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

13.50

17.45

14.00

16.6

②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

19.71

32.55

28.00

30.0

③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

4.01

2.01

2.00

2.7

④招工广告

4.74

3.36

6.00

6.4

⑤由家乡政府组织

1.09

1.34

0.00

0.9

⑥劳务市场

10.95

9.06

12.00

8.3

⑦包工头、老板直接招募

2.19

4.70

1.33

4.2

⑧所在社区街道介绍

0.36

0.00

0.67

0.5

⑨职业中介机构介绍

14.96

6.71

10.67

6.1

⑩自荐到用工单位

6.20

7.05

6.67

8.9

⑪自主就业

9.85

7.05

9.33

7.2

⑫招聘会等

4.74

5.03

6.67

4.3

⑬其他

7.66

3.69

2.67

3.9

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同乡、亲戚、朋友等介绍方式进入城市所占比例都很大,宁波农民工通过上述方式就业的比例占了近50%,温州占42%,杭州约占1/3左右。杭州就业渠道选择相对分散,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职业中介相对发达,占15%,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1%);宁波农民工通过职业中介寻找工作的比例不到杭州的二分之一;温州的劳务市场相对发达,通过招工广告与招聘会就业的比例要比杭州与宁波略高。

三、收入水平差异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浙江省城市农民工的年收入为15364元,2006年人均月收入约为1321元,与同一调查显示的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966元比较,浙江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5元。杭、甬、温三城市中,温州就业的农民工平均工资最高,月收入为1425元,宁波次之,为1328元,杭州最低,为1285元。

1.不同职业收入水平比较

各种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农民工从事的各职业中,以个体业主收入最高,2005年平均收入约3.5万元;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约为2.2和2.1万元;收入中等的是技术工人、小摊小贩、一般职员,年收入约在1.6万元左右;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居民服务人员三职业收入最低,年收入只约为1万元左右,建筑工人、生产工人、市政环卫工人以及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年收入约在1.4万元及以下,收入也较低。

2.不同行业收入水平比较

从分行业收入水平看,科研和技术服务、金融、房地产、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月平均收入分别为2377、2100、1683和1629元,批发零售、建筑业、制造、居民和其他服务业月平均收入元分别为1515、1376、1305和1099元(见图3.1),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为1057元,为最高收入行业水平的44.5%。

3.收入水平与固定支出费用比较

从收支比较看,全省城市农民工月固定支出占到月平均工资的近一半。杭州的生活成本最高,月固定支出约占月收入的49.3%,温州农民工每月固定支出占月收入的比例最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到44.5%。(见表3.2)

表3.2 杭甬温三城市农民工月收入与固定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杭 州

宁 波

温 州

全 省

月平均工资(元)

1285

1328

1425

1321.08

每月固定支出占收入比例(%)

49.26

48.19

44.49

46.02

其中:住(%)

12.14

12.27

8.63

9.58

吃(%)

25.76

27.48

25.89

26.05

四、劳动时间与强度差异性分析

1.劳动时间总体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农民工的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和平均每周工作天数都超过标准工作时间。从全省情况来看,城市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8.9小时,超过标准工作时间0.9小时,其中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的城市农民工占到29%,高的甚至达到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6小时。按照平均每周工作天数计算,城市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6.1天,超过标准工作时间1.1天,八成以上城市农民工每周工作天数超过5天。

表4.1 杭甬温三城市农民工工作时间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小时)

最长工作时间(小时)

每周工作天数(天)

每周工作时间(小时)

杭州市

9.31

11.5

5.9

54.93

宁波市

8.45

10.6

5.9

49.85

温州市

8.7

10.4

6.5

56.55

全 省

8.85

10.92

6.14

54.34

在杭州就业的城市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最长,为9.3个小时,在宁波就业的城市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最少,为8.45个小时,但也超出正常的每天工作8小时;从每周工作时间来看,温州最长,达到56.6个小时,宁波最低,为49.9个小时;温州的城市农民工每周工作的天数最多,达6.5天,几乎天天都要上班,不要说双休日,连每周休息一天也无法保证。

表4.2 杭甬温三城市农民工小时工资比较

杭 州

宁 波

温 州

月平均工资

1285

1328

1425

月工作时间(小时)

219.72

199.40

226.20

小时工资(元)

5.85

6.66

6.30

注:月工作时间(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小时)*4。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要求工人加班加点,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愿意延长工作时间。这可以解释在温州务工的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缘故,也就是他们以较长的劳动时间来换取较高的收入水平。从小时工资水平来看(见表4.2),宁波市最高,高出杭州市13.9%。

2.不同行业劳动时间比较

图4.1 不同行业平均劳动时间比较

从全省不同行业劳动时间比较来看(见图4.1),除金融业与房地产业之外,其他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超时现象。其中尤以服务业超时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制造业、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等。分析其原因,与行业特色很有关系。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造成其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及可能超出法定劳动时间。

图4.2 杭甬温三市不同行业劳动时间比较

注:图4.3横轴行业类别分别为1“采矿业”;2“制造业”;3“建筑业”;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批发和零售业”;6“住宿和餐饮业”;7“金融业”;8“房地产业”;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其他”。

杭州市行业之间劳动时间差异较大,制造业日平均工作时间达10.6小时,与宁波的8小时和温州的8.7小时相比多出将近两个小时,杭州的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日平均工作时间为10.4小时,与宁波和温州的9.1小时相比多一个多小时。温州市超时现象虽然严重,但行业之间差别不大,最高的是建筑业,为9.8小时。宁波市在劳动时间方面相对比较合理,虽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时现象,但超出法定时间的幅度不大,而且宁波市小时工资水平也是三个城市中最高的。

3.劳动时间与收入水平相关分析

从表面上看,劳动(工作)时间越长,工资收入应该越高。然而实际情况却相反。从劳动时间与收入水平相关分析表中(表4.3)可以看出,劳动时间与收入却呈微弱负相关关系,虽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表4.3 劳动时间与收入水平相关分析表(Pearson Correlation)

月 收 入

工作时间(小时/天)

月收入

(元)

Pearson Correlation

1

-0.027

Sig. (2-tailed)

-

0.475

N

722

722

工作时间

(小时/天)

Pearson Correlation

-0.027

1

Sig. (2-tailed)

0.475

-

N

722

722

五、报酬支付情况差异性分析

1.报酬支付情况总体比较

报酬支付情况主要从克扣报酬与拖欠报酬两个角度来反映。从克扣报酬情况来比较(见表5.1),宁波的情况要好一些,从未被克扣过报酬的比例为84.2%,而温州为79.3%,杭州为76.6%。从拖欠报酬的情况来看,同样也是宁波的情况要好于温州和杭州,报酬从未被拖欠的比例为89.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温州从未被拖欠的比例为87.3%,杭州情况与全省水平相近,从未被拖欠的比例为83.2%。

表5.1 杭甬温三城市农民工克扣或拖欠报酬情况(%)

项 目

克扣报酬情况

拖欠报酬情况

经常克扣

偶尔克扣

从未克扣

经常拖欠

偶尔拖欠

从未拖欠

杭 州

1.82

21.53

76.64

1.09

15.69

83.21

宁 波

1.68

14.09

84.23

0.67

10.07

89.26

温 州

3.33

17.33

79.33

2.67

10.00

87.33

全 省

1.31

17.15

81.13

1.72

14.24

83.50

2.不同行业报酬支付情况比较

调查显示,我省有16%的城市农民工表示报酬曾经被拖欠过,该比重低于全国4个百分点。当问及“您现在工作单位是否兑现工资”时,回答“没有兑现”的占8.4%。

除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以外,其他行业不同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克扣报酬的情况,但不同城市行业之间差异显著。杭州市采矿业的克扣报酬的情况非常严重,达到三分之二,制造业和餐饮业达三分之一,是三个城市中比例最高的。宁波市从事金融业的城市农民工其工种基本上属于推销信用卡之类,所以导致出现克扣报酬的现象比较严重,比例高达三分之二。

农民工报酬被拖欠问题是近几年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一些社会矛盾和劳资纠纷也主要是因报酬被拖欠而引发。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各地以清理整治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抓手,曾查处了一批典型个案,以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农民工报酬被拖欠现象有所好转,但还仍有存在。

根据本次调查中对拖欠报酬的主要原因分析,“扣留一部分钱,防止农民工不辞而别”是一个重要因素,占报酬被拖欠农民工的35.7%;“称资金周转困难,暂时不给”占24.2%;“称上一级没给钱,无法发放”占14.5%;“没有原因就是不想给钱”占11.2%;“其他原因”占14.5%。

当前农民工工资没得到及时兑现的主要发生在居民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建筑工人等职业,特别是居民服务和家政服务人员大多属临时聘请,这与农民工认为拖欠报酬的主要原因是相吻合的。

表5.2 杭甬温三市不同行业报酬支付情况比较

项 目

行业类别

从 未 被 克 扣 过 报 酬 比 例

全 省

杭 州

宁 波

温 州

特征

样本(人)

比例

(%)

特征

样本(人)

总样本数(人)

比例

(%)

特征

样本(人)

总样本数(人)

比例

(%)

特征

样本(人)

总样本数(人)

比例

(%)

①采矿业

26

83.87

1

3

33.33

6

6

100

0

0

NA

②制造业

353

79.50

40

60

66.67

50

58

86.21

56

68

82.35

③建筑业

199

81.22

37

44

84.09

47

50

94

7

10

70

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4

89.21

24

28

85.71

21

24

87.5

16

20

80

⑤批发和零售业

127

86.99

17

19

89.47

16

22

72.73

14

17

82.35

⑥住宿和餐饮业

206

74.64

32

48

66.67

45

63

71.43

15

21

71.43

⑦金融业

10

71.43

2

2

100

2

6

33.33

NA

0

NA

⑧房地产业

34

87.18

8

10

80

1

2

50

NA

0

NA

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8

86.08

22

29

75.86

19

19

100

NA

0

NA

⑩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1

84.62

6

6

100

1

1

100

NA

0

NA

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4

88.89

1

2

50

9

9

100

NA

0

NA

⑫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53

83.15

17

21

80.95

25

29

86.21

9

12

75

⑬其他

32

78.05

2

2

100

9

9

100

2

2

100

样本总数

1367

209

274

251

298

NA

NA

NA

六、小结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虽然浙江省进城就业农民的用工环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之间差别显著。

1.进城就业农民进城找工作的途径向多渠道发展,但老乡带老乡这种原始的方式依然是当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主要途径。这和政府在为农民工用工信息提供方面服务不足相关,很多农民工无法通过政府渠道来了解劳务市场的用工信息,很多劳务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缺乏诚信也导致农民工只能通过身边的亲友介绍来寻找工作。从就业渠道来看,杭州的渠道相对丰富而分散,中介等服务机构比较成熟,而温州的劳务市场比较发达。

2.进城就业农民工资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与当地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水平偏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农民工与当地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工的年平均收入要比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低39.9%。与城镇居民做同一份工作,但由于户籍身份不同,工资待遇不同,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从收入和生活费用来看,温州的农民工收入最高,而生活成本相比最低。但从小时工资水平来说,宁波市相对较高,杭州市较低。

3.进城就业农民劳动超时现象十分普遍,损害农民工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但无论是自愿或是不自愿,农民工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还相当严重。进城就业的农民平均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天数超过6天,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4个小时,并且由于农民工多从事高强度的劳动,长时间得不到休息,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温州的农民工最长,每周要工作6.5天,每周工作56.6小时,这或许是温州农民工收入相对较高的原因。宁波市在劳动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合理,虽然有超时现象,但幅度不大。

4.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报酬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曾经被拖欠过报酬的比例比全国平均低4个百分点,但仍有16%的农民工报酬曾经被拖欠。在解决拖欠农民工报酬方面来看,宁波做得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