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增幅比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下滑6.2和2.4个百分点。与全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我省投资增长处于低增速、低位次。
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状况
1-6月,全省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限额以上投资3050.6亿元,同比增长9.7%,比今年一季度加快了0.2个百分点。
1.一、二产业投资增幅回升,且与一季度相比,三次产业增幅变动差异较大。1-6月,限上第一产业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比一季度回升了1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545.1亿元,增长11.1%,增幅比一季度回升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497.6亿元,增长8.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48.3%的比重,增长16.4%,若扣除房地产投资,第三产业则增长1.7%,比一季度回落6个百分点。
2.工业、制造业投资逐月回升,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大多降幅较大。1-6月,工业、制造业投资双双走出逐月回升的态势。全省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537.1亿元,同比增长11.5%,2-5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0.9%、5.2%、7.2%和10.7%,呈逐月回升态势。制造业投资1323.3亿元,同比增长14.7%,2-5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4.3%、9.7%、10.9%和14.1%,也呈逐月回升态势。从1-6月制造业投资运行情况看,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增势较强,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6.3%、42.3%、45.9%、28.1%和25.2%,五大行业投资占制造业的比重也明显上升,由去年同期的29.1%上升到35.3%。此外,投资比重较大的纺织业今年以来投资额上升较快,由2月累计下降1.4%到6月累计增长20.4%。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8个行业投资出现下降,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明显下降,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27.7%,橡胶制品业下降26.8%,医药制造业下降13.5%,塑料制品业下降0.9%;国家重点调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9.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17.9%。
3.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呈现下降态势。1-6月,全省基础设施投资770.0亿元,同比下降8.5%,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回落20.4和0.8个百分点。在九大类基础设施投资中,二升七降,仅有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37.6%和1.1%,而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体育设施、文化艺术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卫生设施和教育设施则分别下降25.8%、20.7%、14.1%、12.2%、6.7%、5.8%和3.4%。
4.投资施工项目增幅回落,新开工项目降幅有所缓和。1-6月,全省投资施工项目17831个,同比增长14.4%,增幅比一季度的29%回落14.6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099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151个,同比下降15.9%,上年同期是增长32.2%,但与今年一季度的下降23.2%相比,降幅减小7.3个百分点,下降情况有所缓和。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425个,比上年同期减少59个,下降12.2%。
从新开工项目结构情况看,全省6099个新开工项目中有4876个为制造业项目,所占比重达79.9%。制造业的新开工项目中,以纺织业为最多,有710个,占制造业新开工项目的14.6%。其他依次为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分别为550、405、337、337和323个,分别占11.3%、8.3%、6.9%、6.9%和6.6%,上述五大行业合计占制造业新开工项目的40.0%。
5.11个市投资增幅继续呈现不均衡性。1-6月,我省11个设区市投资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增长较快的是舟山和衢州市,增幅在20%以上;杭州、温州、嘉兴和湖州市增长速度在10%以上,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市增速相对较低。增速最低市与最高市相差28.1个百分点,差异比较明显。
6.我省投资增幅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1-6月,我省全社会投资增长11.4%,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25.9%)低14.5个百分点;城镇投资增长8.8%,居全国倒数第一位,在全国处于低增速、低位次(见表1)。需要指出的是,浙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大,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列山东、江苏、广东后,居全国第四位。
表1
全国及各省市区城镇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率(%) | |||||
地 区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地 区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全 国 | 25.3 | 25.9 | 江 西 | 26.2 | 29.8 |
北 京 | 21.1 | 14.0 | 河 南 | 37 | 37.4 |
天 津 | 25.1 | 29.4 | 湖 北 | 30.9 | 31.6 |
河 北 | 31.0 | 28.5 | 湖 南 | 26.1 | 32.3 |
辽 宁 | 36.1 | 37.7 | 内蒙古 | 19.6 | 31.0 |
上 海 | 20.7 | 14.1 | 广 西 | 49.5 | 44.2 |
江 苏 | 20.1 | 22.3 | 重 庆 | 24.6 | 34.6 |
浙 江 | 10.2 | 8.8 | 四 川 | 28.2 | 30.5 |
福 建 | 40.5 | 44.2 | 贵 州 | 16.7 | 19.7 |
山 东 | 22.1 | 24.1 | 云 南 | 10.9 | 19.9 |
广 东 | 15.4 | 14.5 | 西 藏 | 28.3 | 23.9 |
海 南 | 14.7 | 12.8 | 陕 西 | 40 | 39.6 |
山 西 | 26.1 | 23.9 | 甘 肃 | 18.7 | 20.8 |
吉 林 | 48.3 | 45.1 | 青 海 | 14.6 | 18.0 |
黑龙江 | 26.6 | 25.1 | 宁 夏 | 44.7 | 17.8 |
安 徽 | 57.4 | 48.6 | 新 疆 | 18.0 | 20.6 |
二、房地产投资回升明显,但增幅有所趋缓
1-6月,全省房地产投资72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
1.住宅投资增幅回落。1-6月,我省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物业分别投资530.2、42.7、78.2和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23.1%、7.9%和25.1%;与一季度相比,住宅投资增速回落6.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年初住宅新开工项目较多,土地费用的计入快速拉动了住宅投资的增长,随着项目的正常展开,住宅投资增幅会逐渐回落。
2.房地产销售情况明显好转。1-6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78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8%,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和一季度提高41.2、23.1和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29.1%、44.3%和24.5%,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2.5、46.9和40.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23.1、35.9和26.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995.8亿元,同比增长58.5%,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和一季度提高52.5、39.9和6.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64.6%、48.2%和23.5%,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房地产销售情况明显好转。
3.企业家信心增强,土地购置面积增幅回升。受商品房销售市场好转的影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全省房地产业企业家的信心有所增强, 土地储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二季度景气调查显示,我省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05,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9.96和20.07点;土地购置面积一改2003-2005年连续三年下降,2006年微增0.8%,2007年年初又出现下降的局面,一季度增长3.3%,1-6月增幅提高到8.0%。作为房地产投资的主要先行指标,土地购置面积的回升,应预示着我省房地产业将逐步走出调整期,但目前这一趋势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4.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大幅上升。1-6月,我省房屋施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其中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分别增长7.6%、20.9%和11.8%。在房屋新开工面积中,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7.5%、9.1%和16.9%。值得注意的是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快速上升,同比增长达45.5%,在新开工住宅投资中的比重也由去年的2.4%提高到3.7%。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措施在浙江的贯彻落实,我省房地产投资结构也正逐步得到改善。
5.房价涨幅有所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二季度全省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8%,涨幅同比扩大了4.1个百分点。从设区市情况看,丽水市涨幅最高,上涨了18.9%,其次为舟山,上涨13.6%,绍兴、宁波、温州、湖州、台州、杭州、衢州、嘉兴和金华,则分别上涨7.0%、6.0%、5.9%、4.4%、4.2%、4.1%、3.6%、2.9%和0.7%。
三、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低增长的原因分析
1.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周期性,目前其投资高峰期已过,进入相对平稳阶段。“十五”时期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如交通运输行业,2004-2006年是投资最快速的扩张阶段,三年时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限上投资1971.8亿元,年均增幅达44.1%(累计法计算),特别是2004年增幅达到了61.9%。随着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的顺利建成及省内“四小时交通圈”的实现,交通运输行业投资逐步回落,至2007年出现了下降。由于“十五”初期受电力瓶颈的制约,为改变这一状况,我省加大了电力投资的力度,2003-2005年是电力投资高峰期,累计投资1115.7亿元(考虑到2002年和2003年度前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电力用城镇以上口径),年均增长38.1%,2004年增幅达到69.4%。一批重大电力投资项目余姚燃气电厂、国华电厂一期、国华电厂二期、象山大唐乌沙山发电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我省电力投资至2006年出现了下降。随着电力与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两大对投资增长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下降,随之我省投资增速趋缓就不可避免了。
2.项目储备不足,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今年以来,我省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项目储备不足,体现在前半年新开工项目的减少上,尤其是缺少大项目的推动效应。2004年起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与作用下,我省土地批租面积锐减,造成了很多投资项目的流产和出走。2005年下半年起,随着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土地工作的逐步恢复,企业购置土地有所回升,但在土地利用的项目引进上对环境保护、土地强度、项目类别等方面的进入门槛要求有较大提高。在审批评估新上项目时,2007年还增加了节能评价的内容。从今年我省安排的重点项目来看,2007年计划安排我省实施的省重点项目有125项,年度计划总投资约830亿元;安排预备类省重点项目54项;安排B类省重点建设项目15项。应该说,项目还是较为丰富的,但在新开工项目推进的具体操作中,反映出还存在着一些难度,如审批繁琐,土地拆迁的难度和成本在不断加大等等,影响到新开工项目前期进展缓慢。此外,据宁波市调研,总投资219亿元的100万吨乙烯工程今年计划投资21亿元,目前还没有形成投资高峰,在建大项目进度偏慢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从浙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投资增长放缓势在必然。浙江地处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2006年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今后五年是全面提升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与全国所处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阶段相比,估计领先5-10年。但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浙江投资率相对较高,适当降低投资率,放缓投资增长的速度是正常的。
1981年以来,因发展的需要,浙江投资率基本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并于2004年达到顶点后,2005、2006年逐年降低,且2000年以来投资率一直在40%以上的水平上波动。与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广东、山东和江苏相比,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些区别。广东是我国经济率先发展的省份,其投资率变动一直领先与全国及其他省市。广东在经历了1992-1996投资率急剧膨胀期后,一直维持在30%-40%的区间内运行,投资率经历了倒“U”型运行态势。这和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比较一致,即在工业化阶段,投资率将先上升再下降,呈倒“U”型运行态势。而浙江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江苏、山东等省市来说,经济运行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先行性。所以,可以把2005年浙江出现的投资率下降看作是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目前广东省的投资率趋于稳定和处于相对合理的运行区间。可以预期的是,浙江今后的投资率也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表2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投资率情况
1990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世界 | 23.4 | 22.4 | 21.4 | 20.7 | -- | -- | -- |
低收入国家 | 21 | 21.2 | 21.4 | 21.9 | 22.7 | -- | -- |
中等收入国家 | 25.6 | 24.4 | 24.4 | 24.5 | 25.3 | -- | -- |
中低收入国家 | 24.9 | 24 | 24 | 24.1 | 24.9 | -- | -- |
高收入国家 | 23.1 | 22.1 | 20.8 | 19.9 | -- | -- | -- |
韩国 | 36.5 | 31 | 29.3 | 29.1 | 29.4 | -- | -- |
美国 | 17.7 | 20.5 | 18.8 | 18 | -- | -- | -- |
德国 | 23.8 | 21.7 | 19.6 | 17.9 | 17.9 | -- | -- |
中国 | 34.9 | 35.3 | 36.5 | 37.9 | 41 | 43.2 | 42.6 |
浙江 | 28.1 | 43.2 | 41.9 | 43.3 | 48.1 | 49.4 | 48.0 |
注:表内投资率按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进行计算的。资料来源:《2005年国际统计年鉴》
从国际上比较看,浙江投资率明显偏高。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等资料,2002年,世界投资率平均水平为20.7%,低收入国家为21.9%,中等收入国家为24.5%,高收入国家为19.9%。而我省1990年,投资率为28.1%,其中2001-2005年平均高达46.1%。2006年浙江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投资率水平相比,浙江的投资率是明显偏高的,不仅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见表2)。因此,从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经验看,我省投资率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进而影响到投资增速的放缓。
4.浙江投资增长具有内生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民间资本流出省外、境外投资不断加大,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我省投资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非国有投资快速发展,成为浙江投资的主力军,投资增长具有内生性,已经从政府主导转变为企业、个人的自主选择。2006年,在全省全社会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占67.6%,民间投资占56.3%。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质属性,民营资本历来具有外向度高的特性,哪里有投资机会、哪里能赚钱,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就会出现在哪里。近年来,由于受省内用地成本大幅上升、投资门槛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外流的趋势不断加快。根据浙江省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的调查统计,目前浙江在外省(区、市)创业人员约400万人,创办各类企业9万余家,累计投资额5320多亿元。浙商投资的区域已经覆盖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区市,其中,在上海、北京、广东位居前列。不仅如此,浙商还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截至2006年底,我省经政府部门核准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累计2316家,居全国各省市第一,投资遍及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近些年我省民营企业投资大量外流势必对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势头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此外,在对外招商引资上,我省目前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方向,能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引进的项目对投资总额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外,股市的红火,也对投资资金产生了一定的分流作用。这些也是产生浙江投资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
四、对我省投资走势的判断
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也是投资率不断上升的过程。高投资率与低投资效率并存是当前投资经济中的两大特征。但重点依靠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依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增长,都不是长久之计。高投入推动高增长不可持续,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无法承载持续高速的投资建设。因此,我省投资增长在全国“率先回落”也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当前我省在密切关注投资增速的前提下,更应该把重点放到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上来,切实做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相信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需求,不会影响有效投资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07年,是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面临着诸多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2007年我省投资增速在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下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仍将呈现出适度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能实现增长10%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