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来,浙江房地产业在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中央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我省房地产投资增幅趋于平稳,商品房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房地产住房需求渐趋理性,房地产业从发展高峰步入了发展调整期。
一、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2002-2006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从729亿元扩大到1574亿元,累计投资6093亿元,年均增长23.6%。受市场需求拉动,房屋供应面积增长较快,五年来累计竣工面积1744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3.6%,其中,住宅1369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2.7%,年均竣工2739万平方米;办公楼61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1%;商业营业用房196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5%。2004年,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后,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了惯性增长,全年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1%。随着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2005-2006年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下滑,分别投资1456和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和8.1%,投资增速得到有效控制。
房地产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对全社会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2年,全省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首次超过20个百分点,达到20.3%,2003年回落至19.6%,2004-2006年分别升至22.3%、21.8%和20.7%。随着投资比重上升,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275亿元扩大至2006年的809亿元(快报数),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上升到了5.2%,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二、投资结构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以及市场自身的调节,我省房地产投资出现阶段性调整,住宅、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投资形成此消彼涨的态势,国家重点调控的住宅投资比重有所回落,特别是别墅高档公寓投资增幅回落,而受国家政策鼓励的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加快,房地产投资结构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2002-2006年,全省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物业累计投资分别为4493.4、321.9、775.1和502.2亿元,占全部房地产投资的73.8%、5.3%、12.7%和8.2%。2004年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以后,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规模有所缩小,办公楼投资规模扩大。2006年,住宅占房地产投资的72.7%,比重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占11.5%,比重回落0.3个百分点;办公楼投资占6.8%,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宏观调控后,国家重点控制的别墅高档公寓投资增幅迅速回落,2002-2006年累计投资374.9亿元,占住宅投资的8.3%,其中2006年仅增长5.8%,增幅分别比2004、2005年回落29.9和7.8个百分点。而重点扶持的经济适用房比重逐年上升,2002-2006年累计投资248.4亿元,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从2002年的4.3上升到2006年的6.2%,上升1.9个百分点。但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总量较小,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三、商品房销售速度减缓,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商品房销售市场持续旺盛,杭州、宁波、温州等市的商品房价格涨幅一度位居全国前列,被业界称之为房地产的“浙江现象”。2002-2006年期间,全省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1490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4.5%;其中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累计销售12660、472和1290万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14.5%、16.5%和11.1%。在经历了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后,我省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商品房价格涨幅也明显回落。200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45万平方米,比上年仅增长7.2%。其中住宅和办公楼销售分别增长7.6%和9.2%,商业营业房销售下降了0.2%。与此同时,商品房空置面积快速增长,空置 1年以上比重明显提高。
伴随着销售速度的放缓,商品房价格涨幅也明显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调查,2006年全年商品房价格比上年上涨2.9%,涨幅回落6.8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年均涨幅14.6%回落了11.7个百分点,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但目前房地产价格总水平仍然较高,与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相差较大。
四、上规模房地产企业增长迅速,市场竞争力提高
2002年以来,我省房地产开发规模剧增,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房地产开发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从2001年的1922家猛增至2006年的3685家,增长了近1倍。2006年底,全省拥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企业有1710家,比2001年的974家增加736家,增长75.6%,占房地产企业总数的46.4%,其投资额占总量的56.1%。2006年房地产企业平均实有资本2804万元,比2001年增长1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经营环境的不断规范和改善,房地产市场竞争力增强,质量、品牌和资本竞争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的基础。
五、房地产企业投资效益有所改善
2006年,全省房地产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增幅提高14.3个百分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1178.4亿元,增长12.0%,增幅比上年回落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3.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9.6%,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效益有所改善。当前,房地产企业还需注重社会效益,要多考虑绿色节能环保型建筑,要节约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