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省交通运输业按照发展大交通、建设大网络、促进大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邮电通信业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合理配置通信资源,鼓励竞争,各项业务快速增长。目前,全省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输市场体系和现代化通信网络体系,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铁路建设步入新阶段。按照“扩大路网,提升质量;加快建设,促进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步伐。2005年下半年动工建设的甬台温铁路,建成后将与金温铁路、浙赣铁路、萧甬铁路连成环状,沿海和内陆间的铁路运输将变得更加顺畅,铁路运输格局更加完善。全省铁路电气化改造进程继续推进,继沪杭线和浙赣线改造后,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2006年底开工,它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东部沿海铁路电化成网,对提高运输质量、完善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五年来,铁路运输经过复线、干线改造等建设,运输能力大大提升。2006年,全省已拥有铁路营业里程1265公里,其中复线为714公里,分别比2001年新增58和121公里。
四小时公路交通圈顺利实现。2006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5310公里(含村道),乡道(含)以上公路通车里程五年累计新增661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85851公里,比2001年新增8114公里;高速公里2383公里,新增1609公里;一级和二级公路分别达3410和7710公里,五年累计新增一级公路1425公里,二级公路1309公里。公路质量明显提高,二级(含)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不含村道,下同)比重达25%,比2001年提高6.1个百分点;等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由2001年的93.3%上升到2006年的97.2%,提高了3.9个百分点。所有乡镇都通了公路,公路已延伸至绝大多数行政村。2006年,公路通村率96.2%,比2001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间,相继建成杭金衢、甬台温、杭州绕城、金丽温、甬金、杭徽、杭新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累计新增高速公路1609公里,比2001年增长2.1倍。全省高速公路网络主骨架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水运及航空运能不断拓展。五年来,在水运强省的方针指导下,继续加快对沿海主要港口、内河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加速推进和实施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程,全省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水路运输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北仑三期、四期、老塘山三期、册子一期、七里一期、乍浦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使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大大提高。2006年,全省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7.1亿吨,其中集装箱545万标箱,五年来新增货物吞吐能力3.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446.5万标箱。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继续增强,2006年,货物年通过能力达4.1亿吨,比2001年新增1.9亿吨,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到98个,比2001年新增41个。内河航道改造进展顺利,2006年,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9652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758公里,占总里程的49.3%。
五年来,全省航空运输能力得到较快发展,航线已通达全国各地,国际航线不断延伸,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已成为华东四大主要机场之一,年客运吞吐量进入全国十大机场行列。
二、客货运输生产增长较快,结构略有调整
货物运输增长明显快于客运。2006年,全社会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17.5亿人,旅客周转量929.1亿人公里,分别比2001年增长31.4%和42.6%,年均增长5.6%和7.3%;完成货运量14亿吨,货物周转量4363.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80.0%和2.2倍,年均增长12.5%和26%。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年均增幅分别比客运高出6.9和18.7个百分点。客货运量结构有所调整,客运航空比重明显上升,公路和水路所占比重下降,铁路保持不变;货运中,水路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各有优势。2006年,全省铁路客运量5588万人,旅客周转量241.1亿人公里,分别比2001年增长33.3%和46.6%,年均增长5.9%、7.9%;完成货运量3231万吨,货物周转量300.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8.1%和45.7%,年均增长8.2%和7.8%。公路运输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6年,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达16.5亿人和681.4亿人公里,分别增长31.3%和42.1%,年均增长5.6%和7.3%;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8.9亿吨和431.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0.4%和52.6%,年均增长9.9%和8.8%。水路客运功能相应弱化,货运增长迅猛。2006年,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792万人,比2001年增长17.8%,年均增长3.3%;旅客周转量6.7亿人公里,比2001年下降13.9%。而由于内河建材市场运输及海运煤炭、外贸等货种需求量的大幅增长,货运量增长较快,2006年,货运量为4.8亿吨,比2001年增长1.4倍,货物周转量3631.9亿吨公里,增长3.1倍,年均分别增长19.0%和32.7%。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2006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5.1亿吨,比2001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1%;集装箱吞吐量为751.9万标箱,增长4.5倍,年均增长40.5%。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14万标箱,分别增长1.6和4.8倍,年均分别增长21.3%和41.9%,全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三、邮电实力不断提升,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邮电通信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全省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093万门,比2001年增长84.9%,五年累计新增142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194 万户,增长1.3倍,累计新增2396万户;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64.2万路端,增长94.9%,累计新增31.3万路端。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2.6万公里,比2001年增长1.6倍,新增1.6万公里。全省邮政营销服务网点总数达5116处,其中邮政局所2277处,比2001年减少95处。邮政电子化程度明显提高,电子化局所1497处,比2001年增加359处。邮政金融网已覆盖全省,邮政储蓄网点1546处,其中 ATM自动柜员机509台,比2001年增加254台。邮政生产车辆增加较快,邮政汽车2811辆,比2001年增加795辆。邮递网络遍布城乡各地,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全省已通邮的行政村达34473个,邮路总长度(单程)17.4万公里,比2001年增加4.3万公里,其中航空邮路(单程)10.9万公里,自办汽车邮路(单程)4.6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14.4万公里,比2001年增加2.8万公里。
电信业务快速增长。2006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972.1亿元,比2001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34.8亿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4%。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由2001年末逾千万户分别增至2006年末的二千和三千万户以上。2006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数2391万户,比2001年增长1.1倍,五年累计新增用户126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数1567万户,增长1.9倍,新增101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数824万户,增长43.6%,新增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012万户,比2001年增长1.8倍,五年新增1922万户。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2006年末,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5部/百人,比2001年提高36.4个百分点。信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运用,直接带动了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2006年,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由2001年的206万户发展到574万户,五年累计新增368万户。
邮政业务稳中有升。邮政业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拓展市场,稳步发展函件、速递、邮储、报刊、包件等传统业务,大力发展高效业务、竞争性业务,适时推出新业务。开通了7条国际及港澳航空直达邮路,推出了国际EMS“卡哈拉”全程时限承诺服务、“次晨达”和省内EMS“次日递”承诺服务,有效提升了速递专业的市场竞争力。2006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37.2亿元,比2001年增长67.6%,年均增长10.9%。特快业务1440万件,增长74.8%,年均增长11.8%。函件业务(含邮送广告)73349万件,增长38.4%;包裹业务587万件,增长11.1%。按2006年全省常住人口年平均数计算,全年人均用邮量达到68.5元,人均函件量(含邮送广告)为15.1件,比2001年分别增加22.2元和3.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