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全面小康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根据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关于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价的说明》(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参阅材料)中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方面24个指标构成)测算,2006年全省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7.2%,比开始测算的2004年(78.6%)提高8.6个百分点,比2005年的83.4%提高3.8个百分点,已接近90%的基本实现度。

一、经济实力增强,已率先达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06年,浙江经济发展指数为1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4.9%,表明我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已达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比开始测算的2004年提高9个百分点。在4项指标中,人均GDP为31684元,比2001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2.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975美元,为全国15973元(2004美元)的近2倍。我省人均GDP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9.4%,已接近4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目标值。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在90%以上,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77.4%,比2001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0多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6.5%,比2001年提高5.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比2001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0.7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9.3%。

二、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006年,社会事业指数为17.6%,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7.9%,接近90%的基本实现目标,比2004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在5项指标中,R&D经费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0.65%提高到1.34%,实现程度为89.3%,接近90%的基本实现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每千人医生数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上升到90%以上,已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其中每千人医生数为1.9人,比2001年的1.64人增长15.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6%,比2001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比2001年提高0.5年,实现程度为81%。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和社保水平高于全国

2006年,人民生活指数为16.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4.3%,比2004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在5项指标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比2001年降低0.2个百分点,五年中均控制在4.1%以内,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保持在10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265和7335元,为全国的1.55和2.04倍,均居全国第3位及省区第1位,五年年均实际增长10.8%和7.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81.3%和81.5%,比2004年提高8.6和1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就已超过6000元的全国全面小康目标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也超过18000元的全国目标值。从社会保障的2项指标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即参合率)为86%,比全国高出5.5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100%;社会保障覆盖率为43.7%,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实现程度为48.5%,分别比2004年提高6.6和7.3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小于全国

2006年,社会和谐指数为16.7%,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3.4%,实现度比2004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5项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49倍,比全国3.28倍的差距小79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8.4%。地区(最高10个县、市与最低10个县、市之间)人均GDP差距预计为4.5倍,实现程度为89.9%。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09,实现程度为97.8%。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为1.22人,实现程度为48.8%。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的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达到90%以上。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居全国先进水平

2006年,生态环境指数为17.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6.1%,比2004年提高9.6个百分点。在5项指标中,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为62%,比2004年提高9.9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从74.4%提高到88.6%,提高14.2个百分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集中率)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实现程度分别为97.1%和82.8%,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城市和县城合计为81.5%,村镇仅为5.8%,城乡加权为48.6%,无害化处理率离70%的全面小康目标值相差较远。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1.86,实现程度为80.6%。万元GDP综合能耗水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从低到高),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按预计值计算,实现程度为82.8%。

从24项指标实现全面小康的进展情况看,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指标有11项(占45.8%),比2004年增加3项,分别是人均GDP、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每千人医生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实现程度在80-90%之间的指标有11项(占45.8%),分别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限、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农村居民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地区人均GDP差距倍数、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万元GDP综合能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其余还有2项(占8.3%)指标的实现程度在50%以下,分别是社会保险覆盖率、每万人律师数,实现程度分别只有48.5%和48.8%,离全面小康的目标甚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出的某个指标实现程度的高低,并不意味着实现难度的大小,有可能实现程度较高的指标,其实现难度反而大,如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地区人均GDP差距倍数、平均受教育年限、万元GDP综合能耗等,反之亦然。

根据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分析预测,到2010年,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数有可能达到90%以上(预测值为94.4%),可以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望比全国提前十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预测五个方面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可以提前实现,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方面基本可以如期实现,人民生活(主要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和谐方面实现全面小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地区人均GDP差距倍数和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总体上仍呈扩大趋势,3项指标处于逆向变化的时期,要在2010年以前扭转扩大趋势并控制在全面小康目标之内,有较大难度。

综合处傅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