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财税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金融业保持了稳定持续发展,金融业务稳步增长,财政金融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财政实力继续增强

五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实力继续增强。2002—2006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912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8%和25.4%,地方财政收入比1997-2001年年均增幅高0.9个百分点。自2002年财政总收入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后,2005年我省财政总收入再上新台阶,突破二千亿元大关,2006年更是达到了256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继2005年突破一千亿元后,2006年达到1298.2亿元。过去的五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占GDP的比重延续了逐年提高的态势,2006年达到8.3%,比2001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二、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002-2006年,全省累计各项税收收入10432亿元,年均增长23.1%。2006年国税地税税收收入总量达到2982.8亿元,为2001年的2.8倍。以营业税和所得税为代表的主体税种收入均呈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国内增值税994.5亿元,为2001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4%;营业税386.9亿元,为2001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4%;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分别达500.7 和202.4亿元,分别为2001年的2.9和3.9倍,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1.4%;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速,成为税收收入的一个亮点。地方小税种税收快速增长。五年来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契税等地方小税种的快速增长成为财政收入增收的一个新增长点,2006年房产税、印花税和契税分别为39.9、17.5和78.1亿元,分别为2001年的3.5、5.8和4.3倍,年均分别增长28.7%、42%和33.9%;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分别为10.6、20.3和3.1亿元,分别为2001年的9.9、36.7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58.2%、105.6%和25.5%。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五年来,按照适度从紧的财政支出政策,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原则,精心调度资金,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实施,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002-2006年,地方财政支出累计544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9.7%,财政支出结构和范围得到不断调整,确保了法定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

一是增加支农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优化支农支出结构,突出支持科技兴农、高效生态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财政支农资金,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使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支出增长比例高于法定增长比例,提高了全省各地防洪、防台、抗旱能力,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以保障农业的稳产增收。五年来,全省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累计达373亿元,其中2006年达101.9亿元,为2001年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长20.4%。

二是重点项目的投入快速增长,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力支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政府把公用设施建设列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大了对农田水利、交通、邮电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充分保证,公用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100.1亿元,为2001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5%;城市维护费支出84.4亿元,为200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基本缓解了交通、通讯等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科教文卫支出加大,推动了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继续贯彻“科教兴省”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投入。2006年,全省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11.4亿元,为2001年的2.5 倍,年均增长20.2%,其中用于教育支出269亿元,为2001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3.5亿元,为2001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6%,用于科学支出12.8亿元,为2001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同时,省财政还安排资金,加大对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增加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入,进一步促进了全省科教文卫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全省财政部门加大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力度,落实政策,加强再就业工作;完善对困难市县养老金的补偿体制,完善城市低保对象救助体系,对看病就医、劳动就业等十多个方面实施优惠政策。财政直接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方面的预算内支出由2001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3亿元,增长 3.9倍,年均增长31.2%,远高于财政支出的平均增幅。2006年全省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37.1亿元,社会保障支出36.2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2.8和3倍,年均增长30.8%和31.7%。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2006年省级财政支援欠发达地区支出4.9亿元,为2001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欠发达地区市县财政的紧张状况,有力促进了全省区域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五是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支持力度加大。制定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支持新型能源、可再生资源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政策机制。2006年,全省财政用于排污费支出8亿元,为2001年的1.6倍,年均增长9.3%。

四、存贷款规模扩大,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措施,鼓励发展行业的信贷投放继续增加,过热行业信贷投放明显回落。五年来,浙江银行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大多年份增长速度列全国各省市前茅,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幅达22.6%,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幅达25.5%,分别比上一个“五年”高出1.6和5.3个百分点。至2006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005.9亿元,贷款余额20757.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413.9亿元,贷款余额20153.9亿元,分别为2001年末的2.8和3.1倍。与全国主要省市(指广东、江苏、山东、北京和上海存贷款总量居前的省市,下同)相比,2006年我省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量和增速分别列第5、3、1位,增量和增速比2001年分别上升1位和2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量和增速分别列第2、1、1位,比2001年分别上升4、3、2位。2006年末,人民币存、贷款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末的6.1%和5.8%提高到7.3%和9%,人民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0473.5亿元,比2001年末增加6211.1亿元,年均增长19.7%。

金融机构积极组织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的贷款投放,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为7420.2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3倍,其中基本建设贷款3851.9亿元,增长3倍。二是增加对生产企业的信贷投入,突出支持农业、重点骨干企业与优势企业、外贸企业、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中,农业、工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008.9、4206.5和885.3亿元,分别比2001年末增长3.3、4.1和3.8倍,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56.2和1387.3亿元,分别比2001年末增长16.1%和70.4%。三是大力拓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金融机构已推出各类消费信贷业务20余种,2006年末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2632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3.4倍,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3.1%,比重比2001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

五、保险业长足发展

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6年,全省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63亿元,为200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5.7亿元,为2001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3%;人身险保费收入227.3亿元,为2001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2006年全省保险深度为2.3%,比2001年上升0.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我省保险密度735元,比2001年增加405元,为2001年的2.2倍。

保险业为保障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2—2006年,全省各级保险公司共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394亿元,年均增长22.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67亿元,人身险赔款和给付12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9%和17%。2004年,我省遭受“云娜”台风,保险业为此支付赔款7.54亿元。灾后,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投保率不断提高。2005年我省又遭受“海棠”、“麦莎”、“泰利”、“卡努”、“龙王”等几次台风袭击,保险公司支付赔款54649万元,还有未决赔款60420万元。保险已成为保障全省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安定人民生活的“稳定器”。

核算处边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