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浙江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契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资成倍增长,“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国际服务贸易方兴未艾。
一、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结构改善
2006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391.5亿美元,其中出口1009亿美元,成为全国第4个年出口额超千亿美元的外贸大省。2002-2006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4351.2亿美元,年均增长33.5%;其中累计出口3068.5亿美元,年均增长34.4%,累计进口1282.7亿美元,年均增长31.2%。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外贸依存度由2001年40.2%上升到2006年的70.9%,提高3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提高23.2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是浙江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一般贸易出口额连续多年居全国第1位。2002-2006年,全省一般贸易累计进出口额为3216.4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73.9%。其中一般贸易累计出口额为2427.6亿美元,居全国第1位,占全省累计出口总额的79.1%,年均增长33.5%。加工贸易出口虽然比重不高,但发展很快。2002-2006年,加工贸易累计出口624亿美元,年均增长37.2%,比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3.7个百分点。
外贸经营主体变化明显,民营企业出口已跃居首位。进入新世纪后,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迅速壮大,2003年出口额达到152亿美元,超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居全省外贸出口主体之首。2006年,民营企业出口451.8亿美元,居全国第2位,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3.8%上升到44.8%。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379.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3倍,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30.9%上升到37.6%。国有企业出口176.8亿美元,出口规模在全省外贸三大主体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1位下降到第3位,比重由2001年的45.1%下降到17.5%。
传统出口市场得到巩固,新兴市场已初具规模。2004年欧盟成员国由15个扩大到25个之后,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6年,我省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出口额分别达到249、219.3和81.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4、4.0和1.2倍。对东盟、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不断扩大,2006年我省对东盟、拉美、俄罗斯分别出口55、60.5和2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49.8%和50.6%。
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2002年以来,浙江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鼓励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向以劳动—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格局,同时大力提高轻纺等传统产品出口附加值的商品体系。2004年我省机电产品以217亿美元首次超过纺织和服装品出口规模,跃居全省出口商品大类第1位,2006年已达423.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42.3%,超过出口平均增幅7.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31.6%提高到4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1.7亿美元,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服装、纺织品分别出口159.3和138.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7和3.8倍。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2001年的91.6%上升到2006年的95.6%。
二、利用外资数量扩张,质量提高
我省积极调整利用外资结构,摒弃高能耗、低产出的外资项目,转而吸收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调整产业结构急需的外资项目,在保证利用外资数量迅速扩大的同时,质量也有所提高。2002-2006年,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4.6亿美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9亿美元,占63.2%,年均增长32.1%。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增多。2006年,全省合同利用外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由2001年的217.1万美元提高到533.1万美元,扩大了1.5倍;批准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099家,比上年增加239家,合同外资15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到2006年末,全球500强公司已有77家在我省投资兴办了197家外商投资企业。
外资投向仍以第二产业为主,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2002-2006年,全省第二产业累计吸收合同外资54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1.3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79.2%和81.9%。服务业审批权限放宽,开放领域扩大,准入门槛降低,累计利用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为138.9和56.1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为51.0%和42.8%,分别比总平均高20.3和10.7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方式和形式多样化,“以商引商”、民营“嫁接”和外资并购成为亮点。2002年以来,各地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2006年合同外资增资42.6亿美元。民营企业“嫁接”外资,是集约用地招商引资的有效形式。2006年,全省批准“以民引外”企业1546家,投资总额145.2亿美元,合同外资49.6亿美元,分别占非独资企业总数的98.3%、82.7%和89.8%,分别占总数的40.1%、38.0%和26.0%。
港资仍居来浙投资之首。CEPA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港商来内地投资的热情,2002-2006年,累计合同利用港资277.3亿美元,实际利用127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40.4%和39.8%;维尔京、台湾、美国和欧盟的累计合同外资分别占总额的13.2%、5.6%、8.8%和8.8%,年均增幅分别达45.0%、2.1%、25.0%和32.2%。
三、对外投资领域拓宽,国际服务贸易方兴未艾
2002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健全服务和支持体系,充分利用高层互访及多边经贸联系机制和磋商机制,支持和推动各种类型大项目的签约和实施,努力保障援外工作人员和外派劳务人员的安全,为“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服务贸易这个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最有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对外贸易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外投资领域拓宽,成效显著。2002-2006年,全省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765个,中方投资额7.6亿美元,年均增长55.1%;投资地域遍布121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建筑、纺织、机械、矿产、服装、化工、渔业等。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五年间对外投资带动出口累计达97.1亿美元,年均增幅达51.7%。
服务贸易总量快速增长。2002-2006年,全省累计贸易服务总额218.7亿美元,年均增长52.4%,其中出口140.1亿美元,年均增长69.9%。2006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2.1亿美元,进口2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20.9%,实现贸易顺差29.1亿美元。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以及旅游业是我省服务出口的主力。五年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合同额77.3亿美元,年均增长27.0%;完成营业额76.3亿美元,年均增长24.8%,其中2006年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外汇收入20.4亿美元,占当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2%。五年累计旅游外汇收入69.5亿美元,年均增长24.7%,其中2006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3亿美元,占41.0%。此外,货代、运输等与国际货物贸易相伴随的服务收支也占据了一定比重,2006年,运输服务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3.6%。
运输、咨询、教育医疗保健、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等构成我省服务进口的主要内容。2006年全省在运输方面的外汇支出8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4.7%;设计咨询和教育医疗保健方面的外汇支出分别占10.9%和9.2%;以 UT斯达康通讯、玫琳凯化妆品、肯德基等外资企业为主的对外支付专利使用费或特许费也是我省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全省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外汇支出1.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6.7%。
(贸易外经处 张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