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运输生产加速增长,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货运输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邮电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发展;运输结构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优化,总体格局日趋合理,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浙江运输邮电业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
一、运输邮电生产特点
1.旅客运输增长稳中加快,增速逐季提高。2006年,全省铁路、公路和水路旅客运输保持稳步增长,客运量和周转量增速呈逐季上升趋势,下半年各月增幅明显快于上半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7.4亿人和929.1亿人公里,客运量增速由上半年的6.7%上升到全年的8.6%,旅客周转量增速相应地由6.3%上升到9.5%。其中,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5588万人和241.1亿人公里,增长6.0%和8.1%;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6.5亿人和681.4亿人公里,增长8.7%和10.3%;水路客运量2792万人,增长11.2%,旅客周转量6.7亿人公里,下降12.7%。在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中,公路客运量占绝对优势,所占比重继续提高,铁路、公路和水路客运量之比由上年的3.3∶95.1∶1.6调整为3.2∶95.2∶1.6。
2.货物运输增长快于客运,水路货运增长加快。2006年,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客运。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14亿吨,比上年增长11%,比客运量增幅高出2.6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4363.7亿吨公里,增长27.7%,比客运周转量增幅高出18.2个百分点。
货运结构略有调整,以短途货运为主的公路运输仍是货运主要手段,水路运输增长加快,比重提高。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231万吨和300.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9.2%和6.3%;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8.9亿吨和431.1亿吨公里,增长9.7%和15.7%;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8亿吨和3631.9亿吨公里,增长13.8%和31.5%。铁路、公路和水路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为2.3%、63.8%和33.9%,与上年相比,水路货运量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公路下降0.8个百分点,铁路保持不变。
水路货运在长距离运输中发挥了更明显作用。2006年,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省的比重高达83.2%,远高于铁路(6.9%)、公路(9.8%)所占的比重;水路货物平均运距为767.7公里,比上年提高了106.6公里,是公路货物平均运距的15.9倍。
3.航空运输迅猛发展客货运均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出行已成为更多人选择的交通方式。经过多年的培育,航空运输市场秩序日趋规范,全省航空运输呈现快速增长,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500万人次。2006年,全省7个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68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其中出港804.7万人次,增长18%;货邮吞吐量32.6万吨,增长15.5%;飞机起降17.5万架次,增长13.7%。其中,杭州萧山机场优势地位显著,集聚效应继续增强,客货运输增幅快,比重高,吞吐量进入全国十大机场之列,全年旅客吞吐量992万人,增长22.6%,占全省机场客运总量的58.7%,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点;货邮吞吐量23.3万吨,增长13.6%,所占比重为71.5%。宁波和温州机场也充分发挥各自的地区优势,客、货吞吐量较快增长,宁波机场分别增长17.4%和23.6%;温州机场分别增长16.1%和18.8%。
4.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加。2006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1亿吨,比上年增长17.0%;集装箱吞吐量751.9万TEU,增长35.4%。其中,宁波港进一步发挥港口深水优势,全面开拓市场,坚持水陆并进,积极组织货源,全年货物吞吐量再上新台阶。在坚持外贸与内贸并行的航线开发方针下,积极引进精品快航和超大型班轮,大大增强港口货流和航线的集聚能力,尤其是年初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其枢纽地位更为突出。2006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增幅继续在全国港口中保持领先地位,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700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 4.2亿吨,增长17%;集装箱吞吐量713.8万TEU,增长35.6%,全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四位。
5.邮电业务快速发展。2006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电信市场发展总体有序,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省电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邮电业务总量在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邮电业务总量1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90.7亿元,增长23.3%。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达447.7亿元,增长13.1%。电信各项主要业务增长较快,电话用户快速增加,移动用户数已突破三千万户。20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391万户,比上年新增15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67万户,新增14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824万户,新增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12万户,全年新增326万户。国际互联网稳步发展,年末全省用户数已达650万户。
2006年,我省邮政紧紧抓住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机遇,以加快业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经营服务,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邮政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幅提高10.2个百分点。累计订销报纸11亿份、杂志7665万份。按2006年全省常住人口年平均数计算,人均用邮量达到68.5元,人均函件量(含邮送广告)为15.1件,人均报刊年订销累计份数达23.8份(天)。速递业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巩固网络优势,增强竞争能力,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快专递业务量1439万件,增长14.5%。2006年邮政部分传统业务量有所萎缩,函件(不含邮送广告)32518万件,比上年下降6.3%;包裹业务587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基础设施继续完善,运输邮电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1.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加快。2006年,通过加大对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全省交通基础更趋完善,路网规模和通达深度不断扩大,通过能力继续提高。其中公路建设成就最为明显,高速公路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台金高速东段、杭徽、杭新景、龙丽、丽龙等相继建成。台金高速公路东段的建成,将推动内陆与沿海发达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申苏浙皖和杭徽高速公路浙江段的全线贯通,使我省又增加了连接江苏、安徽的两个出省通道;杭新景和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对贯通浙西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浙北、浙西以及中西部地区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有力地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高速公路网,为实现交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2006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5310公里(含村道),全省乡道(含)以上公路里程比上年新增107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85851公里,新增4136公里;高速公路2383公里,新增517公里;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分别达3410公里和7710公里。
2006年,全省水运、港口设施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杭甬运河、湖嘉申线等在建工程顺利推进,沿海港口又建成了1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年末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9652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758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到98个。
2.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随着通信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基础传输网得到进一步完善。至2006年末,全省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091万门,比上年末增加41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4194万户,增加612万户;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64.5万路端,增加9.9万路端。年末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为2.6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000公里。
浙江邮政通过努力改善服务条件,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强邮政的整体社会服务水平,邮政网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2006年末,全省邮政局所2267处,其中电子化局所1484处,邮政储蓄网点达1538处;邮路总长度(单程)为17.4万公里,其中航空邮路10.9万公里,自办汽车邮路4.6万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4.3、4.1和0.1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达14.4万公里,增加0.9万公里。
三、发展中应关注的问题
1.水运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亟需加强。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2006年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8和2.4个百分点,为33.9%和83.2%,水路运输已成为我省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但由于受内河航道通过能力的限制,水上运输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至2006年末,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等外航道比重较高,达50.7%,六级和七级航道比重为32.4%。水运业要继续发展,必须加快对内河航道的建设和整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把我省从水运大省建设成为水运强省。
2.货物运输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从全省公路水路运输工具拥有情况看,个体所占比重明显较高,大型车、专用货车发展较为缓慢,普通载货汽车仍是我省公路货物运输市场的主要工具。2006年末,我省公路营业性货物运输汽车37.4万辆,其中个体车辆22.2万辆,占车辆总数的59.3%。从货车标记吨位看,小型货车比重很高,占载货汽车总数的74.2%;从车型结构看,厢式车所占比重较低,只占11.5%。从全省船舶拥有情况看,机动船2.5万艘,其中个体船舶所占比重虽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但仍占74.6%,内河所占比重更是达到85.8%。由于经营主体分散,规模较小,而运输工具逐年增加,客观上加剧了运输市场竞争,加之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有力的监督手段,货运市场上无证经营、争抢货源和超限超载等现象时有发生。
3.运输行业能耗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交通运输是高能耗行业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较快增长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机动车不断排放的尾气是当前空气污染、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城市化发展使得汽车使用量继续增加,生产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已不可避免。2006年,我省营业性载货和载客汽车百车公里耗汽油(指报告期内公路运输车辆每行驶百公里的平均燃油消耗数量)分别为12.4和21.8公升,百车公里耗柴油分别为19.8和20.2公升;全年营业性运输船舶燃料消耗量达139.5万吨。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运输大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节能降耗。
四、展望及建议
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全省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在去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今年前两个月,全省铁、公、水客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0.1%、11.7%,客货周转量分别增长6.8%、10.7%;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9.8亿元,增长26.1%。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今后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全省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有关部门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在运输邮电业良好开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全省交通运输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步伐,加大交通运输改制力度,促进运输邮电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1.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更为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要站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便利的高度,合理布局,加强规划,不断加强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骨干航道、轨道交通及民用航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在道路运输方面,要加强与周边省区连接的出省高速公路通道的建设,完善公路主枢纽建设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在水运方面,要以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出发,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继续完善接陆连海、贯通海岸、延伸内陆的交通架构,完善海港布局体系,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以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为主体的港口资源开发,以此为核心,发展好浙南如温州港、台州港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从而把全省沿海口岸带动起来,更好地促进对外进出口贸易,带动全省和长三角南翼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提高内河航运水平,加强枢纽港内集疏运系统的衔接配套,提高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和机械化水平,加快水运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交通保障,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要加强铁路、航空机场投资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优化整合运输资源,提升航空运输水平,构筑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枢纽的航空运输体系。总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重视各种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要努力实现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与生态资源、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实现全省交通和谐发展。
2.加强监管力度,促进运输邮电市场有序运行。各主管部门要强化源头管理,加强运输和通信市场规范和管理。要及时监测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净化道路运输市场,为运输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交通运输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邮政通信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章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规范电信信息服务市场,在继续加强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出更多、更受欢迎的新业务品种,为企业正常经营、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