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006年度建设“平安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抽样调查显示,全省有94.7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具有安全感,其中“很安全”、“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比重分别为14.60%、46.88%和33.29%,全省社会安全感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各市的情况看,11个市的群众安全感均在90%以上,其中,杭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丽水等6个市的群众安全感超过95%,最高的为舟山市,达到98.49%。
在对所在地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中,全省有96.7%的群众认为当地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比去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认为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好转或有好转”的占64.4%,选择“和以前一样”的占32.1%,“比以前差和比以前差很多”的占3.5%。
从今年的调查数据看,“交通事故”取代了“刑事犯罪”成为群众认为当前影响安全感的最主要治安问题,占了43.3%;其次是“公共秩序混乱”,占了25.6%;紧随其后的是“刑事犯罪”,占了22.3%;选“火灾”的人数仅占8.8%。表明通过加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刑事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被调查着(包括家人)遭受过不法侵害的比率从2004年的15%下降到今年的11.5%,“刑事犯罪”现象明显好转。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城镇居民每100户汽车拥有量自2000年0.48辆增加到2005年的8.71辆,使得“交通事故”问题凸现,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安全隐患。
调查同时显示,“社会风气”问题仍然是今年群众最关注的头等社会问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6.0%,其次是“医疗”问题,占13.5%,“社会治安”问题排第三位,占11.5%。但是城乡居民之间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异,两者在共同高度关注“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和“医疗”问题之余,城镇居民比较关心“就业失业”问题,而农村居民比较关心“教育”问题,分别占各自群体被调查者的13.0%和10.3%。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加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而医疗、教育和就业失业问题则加剧了人们心里的不平衡感,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成为一部分群众对社会产生偏激行为的导火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是当前政府的重要任务,净化社会风气、打击犯罪、促进社会治安不断好转,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为民服务的有力举措,解决医疗和教育负担,缓解就业压力是帮助改善群众生活的关键举措。
本次调查以浙江省2006年5‰人口抽样调查样本为载体,从全省11个设区市的90个县(市、区)中抽取了2296个调查小区,覆盖全省587个乡(镇、街道),覆盖面达到38.4%,共计对24125名16岁及以上的人口进行入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112份,问卷有效率为99.95%。与2005年度相比,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更大,调查小区更分散,覆盖面更广,样本代表性更强。调查结果对全省和11个市都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