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四青年节的前夕。央视一套联合B站推出了一部演讲视频《后浪》,该视频收官截止时的播放量达到两千多万,我是这两千万之一。我喜欢这个演讲,更喜欢演讲者何冰老师的那句“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这个时代,我们不用为了钱而放弃教育,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拯救水生火热的国家,而是为了发展这个国家。我们不用为了温饱而劳动,而是为了美好的生活。正如前浪推后浪一般,每一代的人都在相互用力激荡着时代的发展。
2000年,是父母来到上海的第二年,我在浦东新区医院出生了。我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我的家乡在河南。上世纪八零年代,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号召了一大批青壮年去沿海地区发展。这样的思潮一直影响着我父母这一代人,他们放弃了祖祖辈辈的农耕,去了远方。北上广经济蓬勃发展,除了金钱上的需求,他们更受到建设祖国的信念鼓励,为祖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高楼大厦也是,远处的海风吹拂着这些青年。
2008年,小学二年级的我,和父母在家里面通过彩色小电视远程参与了北京奥运会,那一年最喜欢的歌是《北京欢迎你》,最想要去的地方是北京鸟巢,最憧憬的人是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国家运动员,最敬佩的人是建设参与鸟巢的全体员工。彼时,我的父亲是一名司机。他每天回来总是会告诉我们,有很多外国人开始见识到中国的发展,他还对着我说,以后要好好学英语。用英语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好。我反问父亲,你怎么不学英语呢?父亲总是哈哈大笑,对着我说,这是你们以后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这些人是建设祖国,你们是发展祖国,使命不一样嘛。半知不解中,我点了点头。
来到2010年,有两件事刻印在我脑海中,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及上海世博会。这两件事能够交叉进行着,得益于我国的经济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大。放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调查全国人口是一件费力费时又伤财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每个中国公民不仅乐于配合,甚至去志愿报名当人口普查员,参与这件国家大事上。我的母亲就志愿报名了人口普查员,有时候我放学遇见她,便和她一起去。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去登记社区的住户情况,她从不觉得这是很累的事情。因为每个住户都积极上报家庭信息,热情迎接志愿者。我母亲整天忙着外出,但是有人也在忙着来我家,那就是世博会志愿者。通常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挨家挨户发放世博会的宣传册,以及印有中国馆的交通卡。对着我们这些孩子以及老人,滔滔不绝的描述着这一世界展览盛况。等母亲结束人口普查志愿者后,我们一家去参观了那座鲜艳的中国馆,热情奔放有活力的红色配上宫殿的对称造型。它印在每个华夏儿女的骨髓和精神里。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彰显了新中国的雄厚国力与优质的国民素质,给世界提供广阔舞台。那么上海世博会则彰显了中国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热情好客的原则,在世界舞台上跳起了中国舞。
2015年,因为异地高考的政策,我回到了中国人口大省——河南,我的家乡。起初,我会觉得在大都市生话了这么多年,肯定无法适应老家的生活环境。但当我踏在那片土地上,听着周围的乡音和看着一样的饮食习惯的人们,这一切就顺其自然,仿佛是命中注定一般。我热爱这里的人和这里的土地。正是这次回家读书,我体验到了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有一些问题。教育问题,与上海在兴趣与学习结合的模式相比,河南人口大省的教育更加注重于应试教育,外语资源稀少以及高质量教师资源的稀薄。教育问题其实也是一直存在于沿海和内陆之间。经济问题,虽然是人口大省,但是它的服务产业缺乏,是中国的粮仓,但是也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与现在化教学的电子显示屏相比,省内大部分教学还是依靠着亘古不变的黑板,老师上一节课白一次头,我们在下面听课听的稀里糊涂。新中国是一个不到70岁的政体,它虽然在快速长大,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少数富裕带动共同富裕”的言语犹在耳畔,整个高中时期我憧憬着也盼望着,政治书本里的全面小康生活早点到来。
2018年,我参与世界上最公平且范围最大的考试——高考,这一年全国975万考生为了梦想而战。当然有时候人生就像那一首歌所写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的自身打拼不够,五分的成绩远远落后于那些稳拿十分的人。但是高考,这是中国青少年必须要经历的事情,有人说这是不公平,老虎和熊猫怎么可以制订同一种规则呢?弱者抱怨命运,而强者向命运嘶吼。我个人认为高考是公平的,它背后就是一种拼搏的精神。两个世纪前,中国处于着弱国无外交的局面被列强凌辱,那时的青少年不是赤手空拳地质疑列强为什么要瓜分中国,而是顺从规则,将中国建设成为强国。每个时代的少年都是有着其特定的使命,我辈身在和平时代,任务就是以学识和知识改变自己,改变国家。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席卷整个世界,那些高举着自由和人权旗帜的西方国家在病毒面前被撕掉骄傲的外衣,为了个人呼吸自由而摒弃掉社会公德,为了牟人民利而建设的医疗机构,造成了十几万感染病例和数以百计的死亡病例。而中国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再一次让世界震惊,我将永远热爱这样团结的中国人。
百年一世纪,我已经经历了五分之一世纪。我很荣幸着见证了祖国的发展,期待并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着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这一代被称为零零后的年轻人,虽也会经历这社会上的嘲讽与攻击,被“一代不如一代”的声音环绕。但遇上了新时代的主题,创新和发展,祖国母亲的大胸襟让我们可以创新,可以去发展自己。
中国的发展就像一条渊源流淌的河流,流过了悬崖峭壁的艰险,进入到了平旷辽阔的河段,每段都有激荡的水波,而我愿意做这条奔涌向前的河流上跳跃的浪花。
上一条:《天下“武功”,唯新不破》
下一条:《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