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段时间,每次吃完晚饭我和妹妹就喜欢拉着爸妈在村子里散步。脚下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以前一到晚上就黑不溜秋的街道也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破旧的平房变成了一幢幢的高楼,一做饭就满屋子跑烟的地锅也换成了天然气。作为一年回乡一次的游子,我们讨论着家乡的变化,感慨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更感恩国家振兴乡村全民脱贫的利民政策。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每个个体都对时代有着不同的感知
老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面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成天跟口头禅一样的背。现在楼上楼下是标配,咱家电脑都一人一台了,那个时候连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实现了,咱国家的政策是真的好啊,为老百姓着想,现在农村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虽然常年在外地工作,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们见证了我们村庄的变化更见证了新时代的振兴。还记得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都开始盖楼房,我们家也不例外。有次放学回家正好看到建筑师傅们把旧墙推倒了。旧墙倒的那一刻,震撼了我的心脏,那一瞬间的感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开心极了,脸上笑开了花,我家也要有楼房了。后来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楼房。和之前相比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我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第一批“00后”上大学在网上引起了“70后”“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杀”。作为伴随着电子产品与互联网长大的一代,“00后”的行李箱里装的是满满的电子科技产品。据天猫开学季数据显示,平衡车、无人机、投影仪的“00后”下单比例最高,成为入学装备“新三样”。除此之外,带着智能音箱和VR眼镜等黑科技去上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提高,大学生的行囊悄然变化。
感受生活提质,感受幸福升格
在村里走着,看到家家户户门口停的汽车,不禁勾起了我对交通工具的回忆。我们隔壁村有一所小学,读小学的时候,每天都是和同龄人一起走着去学校。只有校长有时候会骑辆自行车。后来自行车慢慢流行开了,我们当地的初中也在镇上,离家比较远,家里人就给买了一辆自行车,到初三的时候我的代步工具换成了电动车。再后来,高中在县里,离家更远了,好在开通了城乡公交车。我们高中一般一个月放两天假,我就乘公交车到乡镇上,然后奶奶开着电动三轮车去接我。在我读高二的时候,爸妈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我就开始当走读生,每天放晚自习后就和同小区的同学一起骑着电动车回家,第二天一起去上学。现在,我读的大学是跨省高校,离家更远了,代步工具也变成了高铁飞机。回想起以前的出行方式,仿佛在梦里一般。随着时光的变迁,我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生活品质变得越来越高,幸福指数也在不断的提升。
出行方式的改变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而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建设更离不开党的领导。今年,我们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来,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经过多少磕磕绊绊,共产党引领人民奋起,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我们幸而生于这个时代,一路走来,看着国家飞跃。
上一条:《我的时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