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首页 / 水韵绍兴 / 正文
《发展之路》
来源:图书馆   作者:张彬茹 汉语言191班   编辑:沈世玲   时间:2021-05-26   点击数:

世界善变,亦称呼为时过境迁。深处尘世间,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目睹者,亲眼目睹了中国这二十年来的变化。

追星逐月,创新研发,有人看到的是科技的发展;舞榭歌台,电影话剧,有人看到是艺术的发展;五谷丰登,年丰岁稔,有人看到是粮食的发展......而我在这历史的舞台上,亲身感受了时代“路”的发展之路

雨浠沥沥地下着,雨水打在新叶上沙沙作响,转瞬化作了一团团水雾,水雾幽幽地重新飘落在叶子上,再顺着茎叶的纹路汇聚成水滴渗入泥土。

湿漉漉的泥土路散发着一股草木和泥土的芳香,在雨天,这股香气愈发好闻,我贪婪的嗅着这沁人心脾的香味。

我的家住在路边,路是泥路,大约两米宽,每当下雨天,我总是搬出椅子坐在自家的屋檐下,看着熙熙攘攘的过路人。因为住在农村,那时候的小轿车是个稀罕物,基本人人家里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自行车碾过湿漉漉的泥土路,发出了“滋滋滋”的声音,漆黑的车轮沾上了深褐色的泥土,泥土路上也留下了一条细而长的车辙。

那时候的我会突然思考起哲学的问题,我在想,那些忙忙碌碌的过路人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他们与我擦肩而过,我观察着他们雨帽下的脸,但是转眼就不记得他们的样貌,他们在我家门口的泥土路上呼啸而过,车轮留下它们和它们主人曾来过的证明,可雨依旧在下着,雨即将无情的洗刷掉一切我们有缘遇见的证明。我开始担忧,等我百年过后,自己是否也会和这条车辙一样,被时代洗刷得干干净净,无人再知道我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我依然呆呆地坐在屋檐下,恍惚地盯着那条不知从何处延伸而来,亦不知延伸到哪去的车辙,直到它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瓦房的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逐渐模糊掉我的视线。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好笑,那么小的我居然还思考起人存在的意义了,那个年纪的我恐怕还没有我家的自行车的岁数大。

又过了几年,我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家旁的泥路翻修成水泥路。它变得焕然一新,不仅更加整洁,而且更加宽敞了,道路两旁的杂草也变成了整齐秀丽的灌木丛,高大的樟树穿插在灌木丛中。

从此,路上的风景就有了四季,樟树是春天落叶,对于傍晚骑车回家我而言,樟树落叶是最美的一副画,我骑车慢行在一排樟树下,秋风一吹,樟树叶就开始“簌簌”地落下,它们伴随着秋风起舞,最后耗尽体力再慢悠悠地回归故土。如血的晚霞晕染了苍穹,也染红了一地秋叶,远处万家灯火辉煌。我伴随着起舞的叶子,朝着家的方向骑去。

夏天从远处望去樟树的队伍一望无际,密密层层,郁郁葱葱。就像是绿色的河流,仔细看,“河流”还因为风吹而行成一层连着一层的涟漪。午后的暖阳更像是金沙,给着一层层涟漪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细闻还可以闻到到干净的空气中散发出的松脂的清香与泥土的芬芳,再配上树叶沙沙作响的音乐,这简直是完美的午后时光!

冬天雪花落在树枝上,不一会儿就渐渐堆积起一层雪,白茫茫的一片,路过的行人好似误入了冰雪王国。太阳出来后,积雪渐渐地消融,融化后的水滴坠在枝头,阳光一照就闪耀出璀璨的光!

这条我上下学必经的路,我和同伴日日骑行过的水泥路,是一去不复返的童年之路。也许在那时候我可能不懂,但后来一日猛然发觉,这条路上四季更替的景色,就是我见过最美的景色。

前年上了大学,我对于故乡的记忆再无春秋,只剩冬夏。去年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门前的水泥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漆黑笔直的沥青路。它更宽敞了,被一条雪白的白线分成了左右两个车道,有了黑黝黝的沥青路做衬托,车道好似一条发光的绸带直至向前。

现如今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早在前几年,村里的人总是提起原先的水泥路太窄太堵,有时候半夜堵车的鸣笛声更是让居民们苦恼不已。而这条崭新的沥青路接过水泥路为人造福的接力棒,如新时代的青年接过老一代人手中的中国一样,继续为之奋斗!

人们总说时代的发展需要一代代的人共同努力,我想道路也许也和我们一样,在时代发展巨变的历程中,它们也在传承着一种奋斗的精神。

道路的发达程度是人们千百年来评估城市昌盛最重要的指标,无论是孤烟大漠中的丝绸之路,还是名为浪系天涯纽带的郑和,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开拓者。

如今的城市有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系统,它们是城市的血管和骨架,推动着城市大踏步地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农村也渐渐摆脱了往日的窘困,开始焕发属于它们的生机!

这一路走来,无论是泥土路、水泥路还是沥青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不必替前者惋惜,因为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粟,朝前看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那些已经逝去的古路,会化作回忆,在我的梦里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