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滚滚浪潮中定义自己,或前进,或滞后。也正如《三体》中,刘慈欣所说的那般“给时代以模样,而不是给模样以时代”。这“模样”里有上个时代的记忆,还有下个时代的期盼。它始终定义,始终不断超越自我。时代于你,于我而言,都太过于重大。先有“垮掉的80时代”,后有“看到希望的90年代”,经历山河锤炼,这些时代的人也开始崭露头角,独当一面,定义属于自己的时代。如果你非要问我时代是什么?我只会说,时代是编织起来的一段记忆。
2019年的那个冬天,记不得是稍暖还是较冷的冬天了。封闭式管理下的高中生活总是那么枯燥又无聊,消息闭塞的我们成天只靠着谁和谁谈恋爱,谁又出丑这等小事来充盈被考试支配的恐惧,换取哪怕一丁点的自我安慰。最多也只是政治老师讲讲国内外的新闻,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多看看看时事,会考到的。心里也老是腹诽,这两星期回去一次,完全没时间了解。再有也只是班主任课上又调侃哪位明星,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实在是没什么可值得乐呵的了,唯一的期盼就变成了好想略过大大小小的模考、联盟考、直奔高考,开启向往的大学生活。当我沉浸在这类似于“三点一线”的生活里时,病毒、吹哨人、李文亮医生,这些词开始占据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从起初报着侥幸心理,不过就是跟禽流感差不多的病毒,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到后来,他人营销的焦虑和学校的宣传教育,让我也乖乖地带起了口罩,自觉测量体温进教室。
这场病毒席卷至今,过往之处,着实令人害怕。我们整整少了两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再回到学校时,两星期休息一次也变成了二十天休息一次,痛苦的大型考试也接踵而来。
余世存先生说的那句,“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在我身上得到来了印证,假努力、假勤奋,是成不了大事的。看着别人晒在朋友圈的一张张录取通知书,欢喜的模样实在令人羡慕。当我得知成绩,我是是坦然的,比较之后,发现实在是没有选择大学的的机会。印象中把成绩看得很重的父亲,却对我说了那句话“我女儿真厉害,考到了全省十万多名”。其实我和他都知道,这不是我的水平,没有怪罪,只是静静地跟我说了声很不错了已经,内心的不甘,也在这声不错中败下阵来,复读的想法也生生地压在了心底里。
既然决定了按部就班,不复读,我和家人也开始选择学校、专业和城市。但我自始至终都忘不了,疫情里奋斗着的英雄,他们可能只是一名志愿者、一名小小的护士、一位医师。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挥洒的汗水,保卫了我们的家园。他们负重前行的模样,真让人动容。我也想肩负起重任,不断前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护理学这个专业,当我得知我被录取的时候,心中只在呐喊:我站在属于我的时代节点!
上一条:《属于我的时代答卷》
下一条:《记忆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