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01﹥《结直肠癌患者运动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概述: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运动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旨在为实施相关干预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小组对结直肠癌患者运动证据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半结构化访谈和预试验,构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运动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5例患者,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运动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身体活动时间、30 s连续坐椅实验次数及身体活动依从性。结果: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步行时间、久坐时间、30 s坐椅实验次数的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后试验组步行时间、久坐时间、30 s坐椅实验次数、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和身体活动依从性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以增加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度身体活动时间和步行时间,缩短久坐时间,提高其身体活动的依从性,改善其下肢肌力 。
作者简介:秦晓红,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E-mail:Qinxh21@mails.jlu.edu.cn。
陈思,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E-mail:chen_si@jlu.edu.cn。
引用:秦晓红,张连杰,殷晴,等. 结直肠癌患者运动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25,8: 901-907.
全文:点击下载
P908﹥《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概述:目的:开发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基于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发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评估及决策提醒、巡视提醒、智慧宣教、团队协作、知识库5个模块。便利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9月—12月系统应用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22年5月—7月系统应用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长、护理质量达标率、护理会诊例数,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士对系统的认可率。结果:试验组纳入189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77例。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长长于对照组,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会诊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系统友好性、专业指导性、患者获益性的认可率分别为77.78%、81.74%、82.13%。结论: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长、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对该系统的认可度较高。
作者简介:姜珊,硕士,主管护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E-mail:xiaolebaishi8@jlu.edu.cn。
郭彩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E-mail:Guocx@jlu.edu.cn。
引用:姜珊,郭彩霞,郭立华,等. 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25,8: 908-913.
全文:点击下载
P934﹥《肝硬化患者口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概述: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口渴感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肝硬化患者口渴症状的关注度,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3月—6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评定量表、口渴困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口渴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2%。肝硬化患者口渴发生率为59.41%,口渴程度得分为3.00(3.00,6.00)分,平均得分为3.09分,其中43.07%肝硬化患者口渴程度处于中重度水平。口渴困扰程度量表得分为6.00(6.00,17.00)分,平均得分为11.62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47.03%的肝硬化患者提示存在口渴困扰,23.76%的肝硬化患者处于中重度口渴困扰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水程度、利尿剂使用情况、疾病分期、口渴困扰程度是肝硬化患者口渴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婚姻状况、腹水程度、利尿剂使用情况、疾病分期、口渴程度是肝硬化患者口渴困扰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口渴感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提高肝硬化患者口渴症状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口渴感的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或护理方案,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体验 。
作者简介:刘方,本科(硕士在读),护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E-mail:15007295620@163.com。
李素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E-mail:lisuyun0503@163.com。
引用:刘方,刘云访,德宗,等. 肝硬化患者口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25,8: 934-939.
全文:点击下载
P968﹥《1例阴道分娩产妇阔韧带血肿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概述: 总结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因阔韧带血肿引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隐匿性产后出血的识别与急救;精准输血管理与容量复苏;实施目标导向的体温管理策略;腹腔填塞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母婴分离时的母乳喂养支持;全周期、分阶段的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10 d康复出院 。
作者简介:徐晓佩,本科(硕士在读),护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E-mail:xuxiaopei@zju.edu.cn。
李秋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女保健部;E-mail:liqf@zju.edu.cn。
引用:徐晓佩,李秋芳,胡小黎. 1例阴道分娩产妇阔韧带血肿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25,8: 968-972.
全文:点击下载
P990﹥《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不同尖端位置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概述: 目的:评价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不同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为导管尖端定位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不同尖端位置应用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2 302例住院患者。纳入文献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与腋静脉相比,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时,导管相关总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渗血、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腋静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描述性分析结果:与腋静脉相比,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时因并发症拔管率较低(P<0.05)。结论:与腋静脉相比,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时,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较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未来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不同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 。
作者简介:盛婉婷,硕士,护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E-mail:100595928@qq.com。
王刚,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E-mail:18661805208@163.com。
引用:盛婉婷,王蕊,赵玉晓,等.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不同尖端位置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25,8: 990-997.
全文: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