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杭州校区  8:00—21:30

绍兴校区  8:00—21:00

竹海水韵巧英俏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蒋静文   时间:2024-06-10   点击数:

新昌县巧英乡,是新昌县最东的一个乡镇,与宁海、天台相邻。

在这里,适宜将眼睛想象成一部摄像机,不断地捕捉这里的美景,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一进巧英乡,漫山遍野的翠竹,高高大大,一株紧挨着一株,简直要把人的身心都染绿,脑海里跳出要改编苏轼诗句的念头:“惟有巧英最堪隐,竹林如海一乡藏”。

新昌第三大水库——巧英水库坐落在这里。

藏在竹海水韵里的巧英乡,仿佛一位秀美的村姑,任由他人记住或是遗忘,她兀自美丽,不需要刷存在感,就如她丰裕的负氧离子、充沛的水资源,承载起巧英的盛誉。

巧英水库

竹海

新昌县巧英乡,成立于1992年,由三坑、莒根、雪溪3个乡合并而成,有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距离新昌县城40多公里。

最东,意味着那是一个界线,也意味着偏远。

巧英乡是新昌县的竹笋之乡、林业大乡,拥有林地7.5万亩,其中竹山3.5万亩。

3.5万亩,于我是个抽象概念,但是刚到巧英乡,我的目光就被竹牢牢地吸引。

放眼群山,全是翠绿的竹子。乡政府驻地三坑村用竹花篮、竹节盆栽、竹篱笆、竹帽等竹制品装点。村民家的小院里堆着笋,腌着笋。中午在巧英乡政府食堂就餐,是笋宴,笋烧肉、咸菜烧笋。乡政府提出以“劲竹精神”为核心,加强党建工作。

竹,就这样深深地融入竹乡百姓的生活之中。

春节过后,气温节节升高,巧英乡的竹山也开始蠢蠢欲动,山里人知道,山腹内绷满的竹鞭,过几天就会长出毛笋尖。

“生长”这个词,与春笋是不搭的,因为它太缓慢,只有“释放”两字才能形容笋的生长。气温回升,下几场雨,毛笋进入日长夜拔的阶段,一夜能长半米高。春笋,实在太能长,需要赶紧将它从地里挖出来,才能使它止步。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曾报道过,春雷过后长出来的第一拨笋,称为雷笋,雷笋在10天内可以食用,10天之后,就长成了竹子。雷笋的保鲜时效很短,从早放到晚,滋味便大打折扣,隔夜再吃,已有隔世之感。

每年的3月底至5月底,都是竹笋大量上市期。我想起几天前在绍兴一农贸市场见到的一幕:有“马大嫂”问小贩,春笋上市了吗?小贩答,早就上市了,毛笋每公斤6元,没有赚头,不愿卖。而在月余前,春笋还卖到每公斤36元左右,笋比肉贵。

巧英乡村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试制成功雪菜笋丝、水煮笋、笋干豆、笋尖、笋衣等特色农产品,千方百计地提高竹和笋的产品附加值。如今又有几位80后村民,将笋制品卖到网上,实现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到互联网农业的跨越,以解决集中上市期卖笋难的问题。

每年四五月间,巧英人还广发英雄帖,请游客来巧英乡过竹笋节,挖竹笋,吃笋宴,学竹编。竹笋节的时间跨度很长,从4月初至5月底。

清代画家郑燮有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巧英乡的村民也发扬“劲竹”精神,不管竹、笋的行情如何变换,一如既往地视竹为山乡之宝,真心相待,让竹乡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这里,蓝天白云是常态,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倾泻下来,竹子仿佛被擦拭过,熠熠发光。清澈透亮的溪水,缓缓地流经古老的小村落。由于水汽充沛,云雾缭绕的景色随处可见,行走山水间,恍惚置身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

2012年,巧英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

村民们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旁山秋色 陈惠青 作

水韵

巧英是竹乡,也是水乡。境内有3条溪流,中溪江、莒根溪和雪溪江;新昌第三大水库巧英水库坐落于此,蓄水量达2700万立方米;它还是曹娥江支流黄泽江的发源地。

据《新昌县地名志》记载,巧英乡因境内的巧英水库而得名。巧英水库因位于巧英村东南而得名。

巧英水库

兜兜转转了一圈,原来巧英乡的地名源于巧英村,那么“巧英”两字有什么来历?从字面上看,它仿佛是一位女性的名字。

《新昌县地名志》上没有记载。乡里从事文史工作的小张一时也答不出来,在问了一圈后对我说,巧英村原名溪下鹰村,村因坐山临溪形似鹰而得名。1950年,改名为巧英村。改名是缘于新昌话里“溪下鹰”与“巧英”的读音接近,且“溪下鹰”三字笔画多,书写不便,就以讹传讹成了“巧英”村。

巧英乡的不少村名类似,以讹传讹的还有不少,譬如雪头村,原名“泄头”;安头自然村,原名“堰头”;彭谭自然村,原名“甏谭”,等等。

巧英水库因巧英村而得名,巧英乡因巧英水库而妩媚。

我决定前往巧英水库看看。

新昌南部多山,山高岭峻,汽车在S形山路上行驶。

春天的巧英乡,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一路上姹紫嫣红,远处是片片竹海,近处是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樱花、粉色的海棠花。

车子驶过巧英乡莒根村,驶上环库公路,巧英水库渐渐地露出它的容颜,白鹭戏水,锦鳞闪耀,山光云影,尽映水面,仿佛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

春日宁静的午后,阳光正好,路上一辆车也没有,我们便挑了一处叫偃王亭的开阔处下车,登高眺远。

这片水库为什么这么绿?被白云漂过?被绿叶浸过?被翠竹洗过?被鸣泉闹过?被鱼儿衔过?

这里汇聚了白云的眼泪,这里融汇了千沟万壑的水,叮叮咚咚,泠泠淙淙,汇入库中。

水库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水库如斯,美德如斯,知识如斯,人生何尝又不如斯。

我的心是一块顽石,在泥泞世俗中泡过,常常听不到流水的声音,闻不到泥土的气息,看不到春天的颜色,来到这里,感觉心灵被水洗过,适合感受这里的山山水水了。

陪同参观的莒根村党支部书记金中秀告诉我,莒根村原址已经沉入巧英水库的库底,1976年,因建水库,村子整体迁移到水库的西面。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他便巧用巧英水库这一独特景观资源,建设了百果园、民宿屋、偃王亭、钓鱼台等环水库观光休闲景点,以此推动乡村振兴。

2018年5月,巧英乡举办巧英环湖马拉松比赛,起点和终点就在莒根村,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前来参赛,很好地宣传了巧英水库的山水自然之美和人文风情之特。

2019年的“巧马”又将如期举办,金中秀早早地在探索“乡村旅游+休闲运动”的新模式,谋划着提升“品传统美食、住民宿寨屋、游天然氧吧、享竹乡风情”的生态休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