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支黄酒棒冰、小桥流水边聚集的汉服簪花小姐姐、鲁迅故居里外人头攒动……这似乎已经成了绍兴古城,每周末的日常。
绍兴似乎开启了“真香”模式,人们闻“香”而来,为“香”停留。这座千年古城香飘四溢,究竟“香”在哪里?为何会让到访者如此沉醉?
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在河网密布的绍兴,水塑造着古城极具韵味的自然气息。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摇曳的乌篷船,穿梭于河道上,回荡着千年古城的悠扬古调。走在古街老巷中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松弛感,这样的江南水乡非常适合city boat。
安昌古镇
书圣故里
淡雅芳香的草木、斑驳纵横的古桥、氤氲萦绕的河道,一砖一瓦,一楼一阁之间流转着相似的山水清韵。
仓桥直街
水流、建筑、小桥、枝丫……每一处角落都在彰显着古城的风韵,让后人能透过这风光来一窥当年的风貌。
比如八字桥,历史悠久,重建于南宋,闻名遐迩的浙东古运河就从桥下,潺潺流过。在绍兴人眼里,八字桥是“活着”的,它历经千年,诉说着古城过往的繁华与沧桑。
八字桥
在夜幕的笼罩下,绍兴还会显露出它生猛而鲜活的真性情,或市井江湖、或活力四射、或文艺浪漫……
柯桥古镇
鲁镇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关于书法的故事,总是跳不开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是绍兴秦时的古称。兰亭,在绍兴城郊西南的兰渚山下。公元353年春,书圣王羲之与41位文士相约兰亭流觞曲水,饮酒赋诗。暮春三月,墨香、竹香、酒香四溢,微醺的王羲之借着酒意,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也正因为随意,行书得以气象超然,字既尽美。
兰亭
如今,绍兴的每一条街巷都被赋予了历史的深意,一个拐角,一块牌子,书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融于这座城市的元素与记忆。
书圣故里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戒珠寺、题扇桥、躲婆弄、墨池等景点与书圣王羲之息息相关。
蕺坊桥 | 小红书-子义 sister
书圣故里 | 小红书-若依
绍兴有墨魂,一座城市,一缕墨香,纵然隔了千百年的时光,仍然无比鲜活。
兰亭书法博物馆
绍兴之“香”,以美酒最为诱人。
“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绍兴市东浦镇是黄酒的发祥地,素有“醉乡”、“酒国”之称,酿酒历史达两千年。
黄酒小镇
从春秋“醪”酒的振奋士气、助越灭吴到现代充当国礼,荣膺国宴,绍兴酒闻名遐迩。那橙黄色的酒液里融入的是于越先民的智慧,沉积的是古越文明的精华。
从李白的“玉碗盛来琥珀光”、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再到《红楼梦》中的玲琅满目,黄酒在这片大地上滋润了无数华夏儿女。
绍兴黄酒,度数低不易醉、味香甜易被接受,颇受年轻人的追捧。奶茶、咖啡、棒冰、酸奶、布丁等元素和黄酒的融合恰到好处,人手一杯黄酒奶茶或一根黄酒棒冰逐渐变成约定俗成的打卡新形式。
黄酒棒冰
绍兴的美味,独树一帜地在江南小城里熠熠发光。
“圈粉”绍兴人的霉苋菜梗,据说最早能上溯到春秋末期,越王勾践都品尝过。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这道让绍兴人喜爱的“霉臭风味”是有记载的,清代绍兴籍学者范寅在《越谚》中写道:“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
霉苋菜梗
有英国美食作家在2009年为了黄酒探访绍兴,没想到反而被霉臭之味吸引,觉得臭豆腐与欧洲的奶酪异曲同工。后来她又多次到访绍兴专门品尝臭豆腐,也带来欧洲奶酪给绍兴厨师品尝。这两类霉臭食物虽相隔万里,但都越吃越香、越吃越上瘾。
臭豆腐
所谓糟醉,就是以酒入肴之法。糟醉风味形成的背后,流传着一个无心插柳的故事。有一户省吃俭用的农家,为了让食物储存得更久一点,便试着将煮熟的鸡鸭等加盐腌,放入老酒坛中。不料,揭开坛后香气四溢,吃过的人都赞叹不已,这种做法便流行开来。
这一源于民间的糟醉之法,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百万双巧手,在千百万绍兴人家的灶台上,积淀成了绍兴菜中这一独特风味。
糟毛豆
而“醉”,则直接使用黄酒加工,或浸泡或醉焖,又有生鲜之醉和熟食之醉。生鲜之醉即生醉,直接以酒成熟,让食材在酒中浸泡而得酒香入味,醉麻蛤、醉蟹、醉虾都是如此。熟食之醉,即为熟醉,是食物经汆或煮,再加以料酒等调料组成的卤水焖醉而成,醉腰花、醉毛豆、醉鸡等则属此列。
醉鸡
醉蟹
旧时的绍兴,如遇喜庆吉事,皆以“十碗头”宴请亲朋好友,以示庆贺。
“十碗头”是老一辈的生活印记,古城的老人们更不会忘记早年那诱人的记忆,它当时是“吃大酒”、“吃喜酒”的通称。在酒香弥漫欢歌笑语中,皆可沉醉于亲朋好友的盛意缕缕和情缘绵绵,感受人生的惬意和满足。
十碗头
饮食彰显地域特色,反映当地人的生活态度,糅合了乡愁的食物更是传承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绍兴各地也有着自己的美食品牌。
越宴十八味
西施家宴
嵊州美食
下一条:在绍兴 “粽”享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