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郑州大学药学院 构建五育融合体系 育药学创新型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朱峥 毕跃峰 王珂   编辑:黄求尔   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在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郑州大学药学院深耕药学教育三十余载,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从“专业教育”到“全人培养”的模式升级。学院自1993年招收首届本科生以来,已形成“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药学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门专业认证,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药物制剂专业排名第六。

三维架构

五育融合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

学院以战略思维构建“目标—体系—评价”“三位一体”的五育融合育人框架,创新提出“1+5+N”教学模式(一个核心培养目标、五育融合维度、N个实践载体),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药学教育全流程。学院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研究与应用药学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践平台和文化生态,形成常态化五育融合育人机制。

在顶层设计中,学院构建实践、科研创新、劳动教育一体化课程模块,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精神培育、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河南省药学专业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系统挖掘“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核心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家国情怀”“药学使命”“科研伦理”三大育人主题,突破课程思政同质化困境。

艾草为媒

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

学院以艾草种植、科研、教学为载体,打造贯穿五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的深度融合。

在德育层面,学院深挖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讲述艾草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将工匠精神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在智育层面,结合“中医药概论”“药用植物学”等课程,设计以艾草为典型案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种植、品种鉴定、成分分析等实践中深化专业知识理解。在体育层面,通过田间劳动让学生在艾草种植过程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在美育层面,聚焦艾草的形态之美、微观结构之美,通过标本制作、成分分析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劳动教育层面,将教育环节贯穿种植、收割、加工全链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创新精神。

这一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参与的艾草主题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资助,参与人数200余人次;学院承担的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新版中药材质量标准修订项目,为艾草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科教融汇

驱动创新培养与成果转化能力跃升

学院秉持“以研促教、教学相长”的理念,构建科研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科研思维与方法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实施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

在具体实施中,学院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与河南申友医学检验所等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将企业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多元化国际合作拓宽学生视野,与澳门科技大学建立常态化交流学习机制,推动学生在国际化语境中理解行业前沿动态。

成立“人工智能药学创新小组”等跨学科团队,围绕河南省重点学科“未来药学”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开展学科建设与项目研究。药物制剂专业实验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与药物创制技术,推动传统剂型向智能化药物递送系统转型,培养兼具药学知识与计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价值彰显

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多维成效

郑州大学药学院通过深度实践五育并举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的双飞跃。2023年6月,药学专业高质量通过专业认证;在教学创新方面,学院荣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出版省部级“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成功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与郑州大学课程思政重点项目3项,尽显教学创新活力。

此外,在五育并举模式的滋养下,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药学专业考研率超80%,毕业生广受国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青睐,河南申友医学检验所等企业更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药学创新型人才。

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践行者,郑州大学药学院以五育并举模式重构药学教育生态,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升级。这一探索不仅构建了具有药学特色的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更为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深耕五育融合沃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药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