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94﹥《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应用》
概述: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4年8—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5.0T MRI进行鼻咽部扫描。患者常规扫描方案包括横轴位T2WI、横轴位T1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并在常规扫描方案基础上应用不同挡位(1~5挡)的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共24组图像。使用Likert量表(5分法)对图像中病灶检测、病灶边缘清晰度、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24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不同组图像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评估2名医师主观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来自2种图像(无DeepRecon重建传统图像与应用DeepRecon重建图像)的4种MRI序列共24组图像进行定性评估发现,除避免产生伪影外,DeepRecon图像(挡位2~4)在所有特征上均显著优于传统图像(Z=-12.11~-6.23,P<0.001)。当DeepRecon重建水平为3挡时,图像综合评分最高,图像质量最佳。与传统图像相比,DeepRecon图像(挡位2~5)在病灶和翼外肌的信噪比显著提高(t=-15.67~-3.44,Z=-6.09~-4.63,P<0.01)。在采用DeepRecon(挡位2~5)的横轴位T2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压脂图像中,对比噪声比(病灶/翼外肌)对比度显著改善(t=-12.71~-3.19,Z=-6.08~-4.47,P<0.001)。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主观评分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0.75~0.82,P<0.01)。结论: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显著增加了鼻咽癌传统磁共振图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其图像清晰度,为影像诊断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作者简介:周鹏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
谢传淼,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E-mail:xiechm@sysucc.org.cn。
引用:周鹏辉, 刘海彬, 林海,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5,7: 694-699.
全文:点击下载
P712﹥《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概述:目的:探讨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细胞癌(HCC)和肿块型肝内胆管癌(MI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3月—2024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HCC和36例MICC,由2位医师独立分析SWI序列中两组病灶周围低信号环、病灶内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进行组间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组上述特征的差异,并与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对比;对于病灶内出血,通过计算其内部磁敏感信号量化出血对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2位医师对HCC组和MICC组SWI上病灶低信号环、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2~0.929,P<0.001)。与MRI平扫相比,SWI显著提高了肿瘤周围低信号环及肿瘤内出血的检出率(χ2=89.409、46.210,P<0.001),这两种征象在HCC组更常见;磁敏感信号分级HCC以3级为主,MICC以1级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9,P<0.05);与增强扫描相比,SWI诊断两组病灶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准确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0.247,P=0.871、0.619);H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主要表现为受压及癌栓形成,MI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表现为侵犯改变(包括包裹、狭窄或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09,P<0.001)。结论:5.0T MRI SW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HCC和MICC内部及周边结构,并能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准确显示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对于两者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陈旭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
刘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E-mail:felice828@126.com。
引用:陈旭丹, 李少朋, 音大为,等. 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5,7: 712-716+729.
全文:点击下载
P758﹥《CT影像组学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
概述:目的:分析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单免疫治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观察患者2个疗程(3~6周)治疗后3个月内增强胸部CT,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估临床疗效,并将患者分为疾病进展组66例和疾病未进展组54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中疾病进展患者46例,疾病未进展38例;验证组中疾病进展患者20例,疾病未进展16例。对开始治疗前1个月内胸部增强C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分割,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预测疗效的诊断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概率及临床收益。结果:临床模型纳入有无肾上腺转移及免疫药物种类2个临床因素,影像组学模型纳入11个最具标签的影像组学特征,两者联合构建联合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分别为:训练组曲线下面积0.65、0.92、0.90,验证组曲线下面积0.64、0.83、0.8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最高;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与联合模型收益相当,均优于单一临床模型。结论:CT影像组学很大概率可以无创预测晚期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尤其结合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影像组学可以为晚期NSCLC生存期及改善预后提供有利导向。
作者简介:刘宇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
刘挨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E-mail:liuaishi@sina.com。
引用:刘宇婷, 赵磊, 刘挨师. CT影像组学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5,7: 758-765.
全文:点击下载
P785﹥《心脏磁共振在评估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概述: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与传统心电图相比,心脏磁共振可对心肌机械运动不同步性、心肌纤维化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证筛选策略。本文就心脏磁共振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简介:代静文,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陈敏,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E-mail:cjr.chenmin@vip.163.com。
引用:代静文, 张旻, 陈敏. 心脏磁共振在评估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5,7: 785-790.
全文:点击下载
P791﹥《多参数MRI在诊断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概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生长速度较快,侵袭性和复发率较高。MRI是诊断和评估该类型乳腺癌的关键方法,常规MRI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态对比增强MRI可以反映乳腺病变的动力学特征、血管供应和渗透性;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HER-2阳性乳腺癌精准、高效的影像学评估做出重大贡献。本文对多参数MRI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简介:王小芳,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
钱丽霞,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放射科;E-mail:lixiaq@126.com。
引用:王小芳, 钱丽霞, 邢君. 多参数MRI在诊断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5,7: 791-795.
全文: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