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期刊导读】《管理工程学报》2025年第5期
来源:管理工程学报   作者:信息资源部   编辑:黄求尔   时间:2025-11-04   点击数:

P59《双重制度压力、绿色创新与企业环境绩效——环境伦理的调节作用

概述: 提升环境绩效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收集了222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最优区分理论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与定性比较分析(fs QCA)研究了双重制度压力(规制压力与规范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规制压力与规范压力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环境绩效,规范压力的正向影响略高;(2)合规性与战略性绿色创新在双重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间均发挥中介作用,且战略性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更高;(3)环境伦理正向调节双重制度压力与企业战略性绿色创新的关系,即环境伦理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战略性绿色创新来提升环境绩效;(4)合规性和战略性绿色创新在影响企业环境绩效时产生互补作用。进一步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5类前因构型,佐证并深化了研究结论

作者简介:曾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肖静,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企业绿色创新。

引用:曾萍, 肖静, 李东伟, . 双重制度压力、绿色创新与企业环境绩效——环境伦理的调节作用[J]. 管理工程学报 ,2025,5: 59-73.

全文:点击下载


P74《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忠诚建立:对信任与满意度的再认识》

概述:信任和满意度是消费者忠诚建立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考虑社交电商平台区别于传统电商的交互性、协作性、社区性和社交性等特点,重新认识了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信任与满意度及其对忠诚建立的影响。本文收集了774份拼购类与内容类社交电商消费者网络问卷数据,利用PLS-SEM论证了社交电商消费者平台信任发展链、多维效用及其形成的整体满意度对消费者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建立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社交电商消费者平台信任具有从“基于经济的信任”到“基于信息的信任”再到“基于认同的信任”的发展规律;满意度是由内在、形象和交互效用形成的净效用;信任发展链通过提升消费者三方面效用来增强整体满意度,进而促进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建立;满意度在拼购类社交电商环境下可直接促进消费者行为忠诚建立,而在内容类社交电商环境下必须通过促进消费者态度忠诚建立来建立行为忠诚

作者简介:朱郭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钱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与企业管理、农产品数字营销。

引用:朱郭奇, 钱冬, 李文文, . 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忠诚建立:对信任与满意度的再认识 [J]. 管理工程学报 ,2025,5: 74-91.

全文:点击下载


P92《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与区域双元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数字化水平三项交互效应》

概述:在当前中国绿色发展新理念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利用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推动本土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了一个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创新资源互补与创新双元性理论,探讨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对区域双元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基于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发现:(1)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双元绿色技术创新;(2)非正式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数字化水平正向调节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与区域双元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此外,数字化水平对媒体监督的调节效应具有强化作用;(3)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存在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数字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且当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数字化水平高于第二门槛值时,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对区域双元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佳。本文通过将FDIOFDI技术溢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拓展了双向FDI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且从细分维度上丰富了区域绿色创新理论研究范畴。

作者简介:解学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倪书阳,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绿色创新

引用:解学梅, 倪书阳. 双向FDI技术溢出协同效应与区域双元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数字化水平三项交互效应[J]. 管理工程学报 ,2025,5: 92-113.

全文:点击下载


P214《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召回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概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共识,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召回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破解软硬件系统信息不对称是完善召回流程的关键。本文认为,政府调查和公众监督的有效性会影响制造商的策略选择;另外,强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责任意识能够实现政府调查和公众监督下的自主召回理想状态。本文构建基于信息不对称性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政府、公众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对三方策略选择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制造商采取“主动召回”策略将有利于其长期目标的实现;(2)政府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监管主体,对制造商不能“一罚了之”,采取调查策略是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的关键;(3)公众作为有限理性主体,参与监督是其最优选择;(4)与传统的政府主导监管模式相比,公众参与监管下,制造商实施自主召回策略的意愿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降低召回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洪瑶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田晶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缺陷产品召回。

引用:洪瑶瑶, 魏玖长, 田晶晶.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召回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2025,5: 214-231.

全文:点击下载


P291《差异化市场定位机制下考虑消费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定价和质量决策》

概述:由于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存在差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投放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市场定位策略。本文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者细分为核心型与追随型两类,对不同市场定位策略下制造商采用直销和批发模式的情形分别构建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差异化市场定位策略下考虑消费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定价及质量最优决策问题。研究表明:(1)市场定位为核心型消费者时,核心型消费者比例的增加促使产品质量、价格、需求和各成员收益提升;直销模式下的产品质量水平、需求、各成员收益及供应链总利润均高于批发模式;(2)市场定位为核心型与追随型消费者时,最优产品质量和价格均独立于核心型消费者比例;核心型消费者比例的增加促使直销与批发模式下核心型消费者需求和各成员收益提升,而对于追随型消费者则相反;核心型消费者比例将决定追随型消费者何时退出市场;(3)消费能力的提高促使产品质量、价格、市场需求及各成员收益提升;(4)两种销售模式中,市场定位为核心型消费者时的价格远高于定位为核心型与追随型消费者时的价格,总需求却略低。对制造商来说,当核心消费者比例较低时,将市场定位为核心型与追随型消费者更有利,反之,仅定位为核心型消费者更有利。

作者简介:张翠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李志堂,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研究方向:供应链质量管理,服务运作。

引用:张翠华, 李志堂, 吕茹霞, . 差异化市场定位机制下考虑消费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定价和质量决策[J]. 管理工程学报 ,2025,5: 291-308.

全文: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