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一季度浙江经济开局平稳质量向好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8-05-17   点击数:

今年以来,浙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八八战略”总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速度稳、效益好、动能强、社会安之“形”,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开局。

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平稳向好态势,经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为116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483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6551亿元,增长8.1%。从GDP的增长因素看,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快于GDP增速,实体经济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

表1 浙江GDP及结构和增速

2018年一季度

2017年一季度

2017年全年

总量

比重

增速

贡献

增速

贡献

增速

贡献

(亿元)

(%)

(%)

(百分点)

(%)

(百分点)

(%)

(百分点)

GDP

11691

100

7.4

7.40

8.0

7.97

7.8

7.75

第一产业

303

2.6

1.4

0.04

1.1

0.03

2.8

0.11

第二产业

4837

41.4

6.9

3.04

6.1

2.67

7.0

3.22

第三产业

6551

56.0

8.1

4.32

10.0

5.27

8.8

4.42

工业

4250

36.3

7.8

3.02

6.9

2.66

8.1

3.25

从其他主要指标看,工业、服务业、进出口、消费、财政平稳较快增长,农业、投资稳定增长,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多增,市场预期向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CPI温和上涨,PPI涨幅回落,房价基本稳定。

一、实体经济增长较快,新兴动能成长壮大

1.工业产销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增长9.8%;由于对比基数抬高,去年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2月的7.2%上升到7.9%,今年3月份增速回落至3.2%。一季度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2.0%,其中,内销产值增长13.7%,出口交货值增长4.6%。产销率为97.7%,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1.4和0.4个百分点。

图1 工业产销、用电量月度增速和工业利润累计增速(%)

数字经济引领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一季度,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2.2%、43.6%、40.0%和3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4.2、4.2和3.9个百分点,医药、通信电子、汽车、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分别增长20.5%、15.3%、14.5%、13.6%、11.4%和10.3%。在八大产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9.8和1.3个百分点,比重为10.6%、4.6%和23.1%。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8%,其中,有色金属加工、橡胶塑料、化工、农副食品、建材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5.0%、4.4%、4.0%、3.8%。十大传统制造业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增长1.5倍,食品、化工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8.5%和22.4%。

表2 规模以上工业分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2018年

2017年

1-3月

1-2月

1-3月

全年

亿元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075

7.6

9.8

7.5

8.3

高技术产业

376

15.4

15.2

-

16.4

高新技术产业

1341

9.5

9.6

11.6

11.2

装备制造业

1230

10.7

11.6

13.3

12.8

战略性新兴产业

958

13.0

12.8

9.3

12.2

十大传统制造业

1070

3.7

6.4

-

4.5

八大产业中

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

327

11.1

11.1

19.4

14.1

节能环保制造业

378

7.4

9.2

6.2

11.4

健康制造业

142

17.4

19.8

8.6

13.3

时尚制造业

204

-8.0

-4.0

4.6

2.4

高端装备制造业

710

8.9

9.5

8.0

8.1

文化制造业

128

3.3

5.6

-

5.7

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一季度,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246.9亿元,增长18.0%,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7%,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4.5%,新产品产值率为32.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11种新产品中,智能电视(82.6%)、稀土磁性材料(59.8%)、光纤(52.0%)、太阳能电池(21.3%)、光缆(14.2%)等产量快速增长,生产工业机器人922套,增长4.5%。

2.服务业持续增长,新动能和消费相关行业增势良好。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1%)高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占GDP的56.0%,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8.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6.8%、6.3%、3.4%、2.2%和12.6%。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包括批零住餐、银证保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收入2173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居全国第2位,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2.7%、31.9%、27.2%、20.9%。

3.农业稳定增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林、渔业分别增长2.1%、3.4%和4.9%,牧业下降10.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7.9%。效益农业稳步发展,中药材、花卉苗木、果用瓜和蔬菜等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7.8%、3.1%、2.3%和0.4%。肉类总产量下降11.3%,水产品总产量增长5.7%。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一季度,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87家,整治脏乱差企业作坊2669家,着手处置“僵尸企业”8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6%,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80%以上。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21.6%;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折年)的比例为5.6%,比1-2月降低0.1个百分点。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补短板持续加力。一季度,交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16.1%、6.8%和6.5%,均快于投资总额增速。

二、三大需求协调拉动,需求结构优化升级

1.投资稳定增长,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六成以上。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比1-2月回升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5.1%,占投资总额的63.4%,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868万平方米,增长1.1%;销售额2758亿元,增长25.5%。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升级和网络销售发展迅速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3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50亿元,同比增长12.6%,从分类商品零售额看,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2.4%、12.7%,汽车类增速同比回升12.1个百分点; 家具、五金电料、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与房地产相关的商品分别增长49.1%、27.2%和12.2%;服装鞋帽、日用品、通讯器材、中西药品、粮油食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类增速均在10%以上。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5.9%。据省商务厅资料,网络零售额2630亿元,同比增长23.2%;省内居民网络消费1341亿元,增长29.7%。快递业务总量18.4亿件,同比增长31.5%,业务收入158.2亿元,增长24.4%。

3.进出口较快增长,民营企业贡献增大。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211亿元,其中,出口45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9.3%,增速同比回落12.2和6.5个百分点。进口1686亿元,增长15.3%。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为12.8%,增速高于全国(7.4%)1.9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较快增长,进出口2010亿元,增长15.9%,高于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占全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进出口额的10.8%;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7.0%、6.5%,占进出口总额的19.4%和15.6%,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23.0%、24.7%和23.8%。民营企业继续发挥出口主力军作用,出口增长13.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7.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9%,占出口总额的44.0%,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跨境网络零售出口120.3亿元,增长30.0%。

4.利用外资结构质量改善,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快速增长一季度,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85家,合同外资8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2亿美元,分别增长16.9%、55.8%和4.6%。新设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企业30家,同比增加17家,投资总额65.7亿美元,合同外资23.2亿美元,分别增长216.5%和137.8%,主要涉及智能汽车、电子芯片、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重点鼓励类产业。对外投资有序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主要形式。一季度,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130家,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462亿元(73.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倍(6.0倍)。主要涉及制造业、电力能源、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境外直接投资备案大幅增长,一是去年受调控影响基数较低;二是吉利并购沃尔沃集团、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等大项目拉动。

三、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1.财政收支较快增长。一季度,财政总收入36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和13.8%。税收收入1695亿元,增长1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1%,其中,增值税增长19.4%,企业所得税增长17.7%,个人所得税增长12.9%。非税收入274亿元,下降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5亿元,增长20.0%,民生八项支出合计1520亿元,增长17.0%,占财政支出的74.7%,其中,科技支出增长51.7%,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0.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1.4%。

2.工业企业效益保持平稳向好势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30亿元,同比增长4.6%;利税总额1513亿元,增长6.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劳动生产率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1%。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6.4%,小微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5%。新兴产业利润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分别增长13.5%、12.4%和7.6%。

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民生保障不断改善。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5元,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925和9138元,同比增长8.5%和8.9%,增速同比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6.0%和6.3%。

就业保障稳定向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5%,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218万人。

4.生态环境和节能降耗形势有所好转。一季度,221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8.7%(Ⅰ类11.8%、Ⅱ类38.5%、Ⅲ类28.5%),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的断面占83.3%。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9%(按个数),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11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5.2%,同比持平。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5.8%;PM2.5均值为46µg/m3,同比下降6.1%。节能降耗形势比1-2月有所好转,随着水泥、纺织企业停限产改造升级,3月份用能量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1.6%,增幅比1-2月回落8.2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1-2月的持平转为下降5.6%。但能耗“双控”形势总体依然严峻。

四、相关指标协调性较好,金融风险防控平稳向好

1.用电量和货运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9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增速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636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6.0%,增速同比分别回落4.2和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155亿千瓦时,增长21.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65亿千瓦时,增长26.4%。全社会货运量5.4亿吨,同比增长12.1%,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公路货运量增长14.0%;货物周转量2354亿吨公里,增长16.6%,增速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

2.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创近年新高,不良贷款下降。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一季度新增存款3037亿元,同比少增216亿元。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9.4万亿元,增长11.6%,增速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为2013年7月以来的新高。一季度新增贷款3712亿元,同比多增1268亿元。3月末,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2% ,比年初下降1.12个百分点。

3.市场预期继续向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专项调查显示,企业景气指数连续8个季度上扬,企业家信心指数连续7个季度上扬,一季度分别为131.7和132.5,比去年四季度上升2.1和2.8点,同比上升4.7和5.8点。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7.9,同比上升9.4点。

五、CPI温和上涨,PPI涨幅回落,房价总体稳定

CPI同比上涨,环比下降。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0.3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上涨3.3%,涨幅创出2013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主要是春节错月影响,以及食品、房租、旅游等价格上涨拉动因素;3月份上涨2.3%,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一季度,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中,除交通通信、其他用品服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3%和0.2%外,其余六大类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居住类上涨5.5%,成为推动CPI上行的首要因素;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类分别上涨2.5%、2.4%和2.0%,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类分别上涨1.1%和0.5%。

P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下降。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5%,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6%。其中,1~3月PPI同比分别上涨4.1%、3.5%、3.0%,购进价格分别上涨6.7%、5.6%、4.6%,均呈现逐月回落态势,两项价格3月份环比分别下降0.3%、0.4%。分行业看,一季度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24.7%)、有色金属加工(11.8%)、造纸(9.7%)、黑色金属加工(9.5%)、化工(8.6%)和石油加工(7.0%),农副食品加工、饮料、服装、家具、汽车、通信电子、仪器仪表、电力燃气等行业出厂产品价格下降。

图2 各类价格月度涨幅(%)

房价延续总体稳定态势。3月份,全省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3%,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房价环比上涨个数比上月增加3个,为9涨1平1降,其中,涨幅较大的是舟山和嘉兴,分别上涨2.1%和0.6%。11市房价同比10涨1降,其中,涨幅较大的是衢州、舟山和台州,均上涨9.7%,杭州价格下降0.4%,其余城市涨幅在4.7-8.2%之间。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杭州、宁波、金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均以0.3%的环比涨幅居第40位,温州环比下降0.1%;金华(8.2%)、温州(6.5%)、宁波(5.5%)和杭州同比涨幅分别居第18、35、43和62位。

总的来看,一季度浙江经济延续平稳向好态势,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仍困扰着一些企业,部分外贸企业汇兑损失挤占企业利润,也影响企业后期订单,同时还需防范互联网金融和社会金融风险隐患。

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八八战略”总纲,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实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附表: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进度数据

附表

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进度数据

2018年

2017年

1-3月

3月

1-2月

1月

1-3月

全年

绝对值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11691

7.4

-

-

-

8.0

7.8

第一产业

303

1.4

-

-

-

1.1

2.8

第二产业

4837

6.9

-

-

-

6.1

7.0

第三产业

6551

8.1

-

-

-

10.0

8.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3075

7.6

3.2

9.8

-

7.5

8.3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14527

12.0

6.3

16.3

-

13.7

14.6

内销产值

12048

13.7

9.2

17.4

-

14.4

15.7

出口交货值

2479

4.6

-6.8

11.7

-

10.2

9.4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

-

-

21.5

-

25.1

16.6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976

11.2

-0.4

18.8

52.5

6.4

8.2

工业用电量

636

5.5

-5.4

13.8

69.4

9.7

8.1

全社会货运量(万吨)

53832

12.1

13.1

11.5

31.4

15.0

12.6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1868

1.1

-6.3

9.6

-

24.8

11.1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2758

25.5

12.8

41.8

-

32.2

2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723

11.0

9.9

11.5

-

8.9

10.6

网络零售额(亿元)

2630

23.2

24.5

-

31.9

29.4

进出口总额(亿元)

6211

10.9

28.8

9.0

23.1

15.3

出口

4525

9.3

33.6

2.7

15.8

10.1

进口

1686

15.3

15.1

33.6

49.7

35.6

财政总收入(亿元)

3623

22.0

26.4

20.3

20.2

16.3

10.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70

13.8

17.5

13.8

13.5

18.0

10.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35

20.0

13.4

23.9

-18.3

25.5

8.6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

110357

7.4

-

8.0

10.8

10.0

7.8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

93987

11.6

-

11.0

11.2

5.9

10.3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2.4

2.3

2.5

1.7

1.9

2.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

-

3.5

3.0

3.8

4.1

4.8

4.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

-

5.6

4.6

6.2

6.7

11.0

9.6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205

8.9(6.3)

-

-

-

8.5(6.5)

9.1(6.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25

8.5(6.0)

-

-

-

8.2(6.2)

8.5(6.3)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138

8.9(6.3)

-

-

-

8.5(6.6)

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