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首页 / 水韵绍兴 / 正文
《外公的时代》
来源:图书馆   作者:王瑗瑗 护理学192班   编辑:沈世玲   时间:2021-05-11   点击数:

外公去世两年了。

"少小离家……离家……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好好读过了没有,怎么第一句就背不出来?"外公笑呵呵的拿着我封面不见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书,而我踢飞了鞋爬上床坐在床栏上,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前后摇着我的短腿。

"乡音无改鬓毛衰,我背了的。"

"你要再好好读两遍背下来,你母亲回来要讲你的。"说罢,外公在我的书上毕恭毕敬严严整整的写上"吕义,背"三个字,清秀好看的繁体字显得我的鬼画符都齐整多了。

外公是那样一个和善温柔好说话的人,是我对小学最清楚的记忆。

每天接我放学,一手提着书包一手却拉不住活蹦乱跳的我,为了让我安静走回家,就跟我讲,八岁的日本飞机呜呜的略过头顶在不远处投下炸弹,十二岁的钱塘江大潮吞天灭日退潮后冲上岸无数鱼虾,十四岁离开贫困的家乡做学徒天天饿肚子;每天晚上睡觉,在客厅铺大凉席吹房间与厨房窗户形成的"弄堂风"还有头顶吱呀作响的老吊扇,为了让我安静睡觉,就跟我讲,一手好字被人看中进了公安机关单位,腰上别两把毛瑟驳壳枪追小偷立大功,自愿下乡从杭州去往龙游当乡镇干部。

只是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外公十几岁便背井离乡外出打拼,到如今七十几,他偏爱讲述这前七分之一的人生。我只知道每次提到家,他手中的扇子总摇了又摇,他总会重复一句话,海宁盐官,海宁盐官,带着他格格不入的家乡话。

外公在我妈妈很小的时候带她回过一次老家。妈妈和我讲外公下了车,牵着她的手,却找不到回家乡的路,后来背着她,走了两天才找到家。

再后来,外公就没回去过了。

再后来,外公就中风了、偏瘫了、坐轮椅了,外公还是和善温柔,但是不说话了。就仿佛远远远远的路途,把他和家乡切开了、划破了。

找到联系方式是偶然的,回去却是妈妈帮外公洗脚的时候几乎两句话决定的。外公、妈妈、我,驱车北上。阻隔了七十年,如今不过四个小时的高速。

外公看着钱塘江笑,也几乎要哭出来。繁华美丽的海宁在这个老人面前铺展开来。桑蚕不再种养,倒是房子一排排长起来;马路不再泥泞,倒是堤坝长长长长蔓延到天边;桌上的鱼肉不再是过年才有,倒是分享起门口花圃里的蔷薇玫瑰。

外公又说话了,在我推着他的轮椅逛观潮胜地公园的时候,他跟我讲,以前这里是盐官古城,一涨潮,水就从天边漫过来,尤其是八月中旬,盐官就聚集了形形色色来观潮的游人,时代变了,那时候观潮是很乱很危险的,哪像现在,铺了满公园仿古的石板路颠的他屁股疼。

外公住院的时候,我正备战高考,有天傍晚请假回家洗澡,妈妈去给外公送饭顺道接了我。外公那天好像想和我说什么,但是他没有说,只是在我和外公告别的时候,他看着我,让我路上小心。那是我见外公的最后一面,是我亲耳听见外公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外公离世后,妈妈总提起外公离世前一晚,外公一直重复说,他想回家,他想回家,带着他格格不入的家乡话。

今年过年,我们还有外婆舅舅又去了盐官,现在盐官变得更好了,宽阔的马路,整齐规划的楼房,盐官古城、王国维故居,安国寺经幢、安澜桥,都修缮完好,“盐官百里钱塘观潮景区”将钱塘江一览无余的展示在人们面前。

但是钱塘江依旧没变,水还是从天边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