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温州。”“那你家应该很有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温州成为了有钱人的代名词,而我恰巧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我只是一个来自温州第二大贫困县不够出色的普通人。那个地方被山围绕,没有像大城市的处处高楼林立,只有在低矮的三四层榴式住房中会有几栋高楼的出现。这样我们那个镇就被分为了老城和新城,既没有抛弃老城的老旧,也没有被现代化丢弃,两者兼容并蓄,尽显姿态。
我那里的小县城,虽然没有像银泰、万达这样的购物商城,但街道边小贩们的叫卖声以及那让我听不太懂的土话更让我熟悉和亲切。当我不太能理解老爷爷老奶奶的土话时,他们会用蹩脚的普通话回我。更多的是那些爷爷奶奶在家闲不住,就将自己自家种的蔬菜拿出来摆摆摊,卖点自己弄的绿豆腐、腌萝卜、腌生姜……只能说是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过着惬意生活,老一辈不用像以前一样担心家里人吃不上饭,现在可以在广场晒晒太阳,看看几个老大爷下下象棋,和其他爷爷奶奶聊聊自己家的孙子孙女如何的调皮,这又何尝不是晚年的一种享福。
故乡的六便士只会越来越多。
我的家乡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它不似从前的破败不堪,从村尾看过去是一排排构造极为相似的房屋,白墙、木窗是那里的统一构造,说是政府补贴统一建成这样的,就这样它就成为了一个景点,渐渐地也有人开起了农家乐,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我的爷爷奶奶操劳了半辈子的农田,也可以不用太过分在意,自己想去种点菜的时候就去,不用再靠着菜地过活了,他们也可以好好地养老了,也可以尽情享受山间清香的空气、叮咚的流水。要是想从镇上到那里,坐中巴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但在我爸妈那个时代连公路都没有,他们只能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走上走下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我没有体会过我爸妈那种烧饭烧菜都要自己上山捡柴火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条件比爸妈那一辈要好,爸妈的生活条件比爷爷奶奶那一辈的要好。所以每次在我嫌七嫌八的时候,总会说他们以前怎么怎么样,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得下河捞黄沙赚钱,让我要懂得知足。确实我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够吃够喝够穿就很可以了。
故乡的月亮只会越来越亮。
从以前上学都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一个国家的发展跟文化离不开,教育普及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记得以前初中的科学老师跟我们讲,他小时候不爱学习,镇上的人瞧不起村里的人,嫌弃他穿的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也因为长得比较矮被人欺负,就变得特爱打架。但他就是不敢跟他爸妈说他不想读书,因为他读书的钱是他爸妈向银行借的,如果他说不想读书,是真的会被打断腿的。现在被人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也曾经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我爸的学习生涯就断送在了没钱以及我爷爷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上面,所以他整天让我好好学习,跟我说书读出来是你自己的别人怎么也抢不走,或许他也有遗憾吧。有的时候总觉得我和他之间有距离感,总是想跟他分享什么的时候,我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却得不到他的回应,从而渐渐的磨灭了我想跟她倾诉地欲望,或许他也很想回应我,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怕自己会错了我的意思才选择闭口不谈。他们那一辈的不会表达与我们这一辈的想要表达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从以前的一个村里走出个大学生就很了不起的时代变成了人人只要想就可以走出去的时代,我的小镇不禁摆脱了破败,还在一定的物质、精神方面有所提升,六便士和月亮我们小镇都有。
上一条:《苦楝花又开》
下一条:《携手新时代 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