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许多年了,从我在村小上学直到我去镇上读书,我曾一度平凡的在那条路上来回穿梭,眼看着它从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那条路也见证了多年来村里一点一滴的发展。
在我们家乡,多数乡村都是依路而建,其间必定还有一条小溪。在我很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泥土盖的有点像四合院的那种房子,都在半山腰边上,越往山脚下走是显得弥足珍贵的农田,一块挨着一块。要是等到春天的时候村里的景色才好看,放眼望去,皆是绿油油的小麦和油菜,特别是油菜花,黄澄澄的一片,在有轻风光顾的时候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身材在田间舞蹈,这时候田埂上的野花也格外惹眼。
2005年左右的样子,因为家家户户像我父母这一辈的人都在外打工,挣了些钱,于是都开始拆土房修起了新房子,三层楼高。少数人家在原来的地基上修房子,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在地段好一点的地方修,挨着还不成行的马路边上。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地震前,那时候村里的干部就开始组织修路了,家家户户按人口算每人出资300修建了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我对修路的过程只就下了个模糊的记忆,只知道那时候修路是件很苦的事,修路用的器具也并不齐全,都还是人工搅拌混凝土。当时,爷爷每天干完活回来都是一身水泥,人也疲惫不堪。基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第一条修好的水泥路其实并不太好,稍微有点坑坑巴巴的,有个别地方随着时间消逝还露出了光滑石头(原谅我叫不出石头的名字)的一角。但是大家却都很高兴,因为村里同街上的交通便利了不少,上街买个东西方便多了。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人也许真的对“第一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吧,那条水泥路承载了我从一年级到大学差不多14年的光阴。在那条路上,我曾因为顽皮被爷爷追着打,曾因为顶着一张大花脸坐在路边吃奶奶做的包子被大人取笑,也曾小学时放了学找不到上厕所的地方在路边尿了裤子,说起来还是件羞耻的事情呢,可是以前发生的种种现在都成了逐渐淡忘的回忆,想要抓住确是两手空空了。
人在长大,时代也在前进。今年村里有一个干部谈下了一笔十几万元的资金想要把村里的路扩宽和重新修整一下,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其实都很开心的,毕竟机会就这么一次。扩宽和重新修整避免不了要挖去些边角,轮到我家里时就产生了矛盾,家里有一道院墙是挨着水泥路的,需要挖去。那道院墙家里人最开始是不愿意挖的,因为它是爷爷和奶奶两个人辛辛苦苦了半个月徒手码上去的,如今那已是爷爷和奶奶之间唯一的一点回忆和联系纽带了。奶奶在2019年3月份去世,在这条水泥路,奶奶的棺木也曾被人抬着从新修楼房到老房子废弃的地基里埋下。其实再怎么样,我们家都得让步,重新修整水泥路毕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家里人也都说为了村里的发展吃一点亏没事,只是惋惜的是人没了之后连唯一的纽带也快没了。
最近弟弟给我说了一个好消息,家门口连着水泥路的那条看起来破旧的小桥也被挖去重新修了一座新的,到时村里还会通公家车。算起时间来,水泥路重新修整好应该是在暑假的时候了,那时候村里应该又大变样了吧,不知道到时候能否瞧见路过的公交车呢?
村里在一点点地变好,家乡也在不断地改变,这个时代在进步,唯一后退了的只有对已逝之人的回忆。奶奶没能看到新路的样子,也无法再去感受这个越来越美好的社会。我希望在路修整好以后能够回家一次,感受一下焕然一新的乡村小路,顺便去奶奶的坟前与她说说话,给她讲述一下新路的修整,再道些家常话。
上一条:《党建助振兴 村歌润民心》
下一条:《我的时代•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