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首页 / 水韵绍兴 / 正文
《我的时代·我的记忆》
来源:图书馆   作者:蓝春红 网媒191班   编辑:沈世玲   时间:2021-06-10   点击数:

之疫情过年篇

与往年春节不一样,今年的牛年春节比较特殊。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的背景下,全国多地发出“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在工作所在地就地过年,这是减少节日期间疫情传播风险的必要之举,也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之举。无数普通人和家庭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用实际行动为防疫大局添砖加瓦。“舍小家为大家”的背后,是家国一体的炽热情怀,是家国同心的价值追求,这样一种家国情怀值得呵护,这样一种担当精神值得致以敬意。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凝结着赓续相传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最温暖的情感记忆。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团圆的日子,是相聚的时间。在外一年,无论路程多远,不管工作多忙碌,春节时总要回趟家,与家人唠唠一年的思念与牵挂,与亲友聊聊一年的欢喜与收获。“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情愫,是烙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岁末年初不变的亲情守望。但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的背景下,“非必要不出行”无疑是不得已而又必须为之的做法。许多人与远方的亲人道一声保重,退掉早已订好的车票机票,就地过年,这同样是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是对疫情防控的大力支持。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乡愁亦是如此。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年,哪里就是家。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此特殊时刻,高楼不在远方,心安之处就是故乡。无论是防疫还是过节,都离不开每一位坚守者的大爱和担当。这个春节,从白衣为甲的医护人员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从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到日夜坚守的社区干部,从保家卫国的边防官兵到巡防值守的人民警察,从确保春运通畅的交通一线员工到守护灯火通明的供电系统职工……无数个“我”组成“我们”,无数个“小家”组成“大家”。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就沉淀在这些“舍”和“守”里,也正体现在各行各业工作人员节日期间的坚守岗位和无私奉献里。春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亲人的相聚相拥,也在于对家人的守护、对国家的担当。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过去一年,面对疫情,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家国情怀,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家国担当,亿万中华儿女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无论是搞建设、谋发展、抓改革、促开放,还是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斗疫魔,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我们才能一次次化危为机;正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奋斗者全力拼搏,我们才能披荆斩棘、不断向前。将小家与大家紧密相连,将个体生命与国家民族命运融汇在一起,始终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鲜明底色,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动力源泉。亿万个你我守护中国,亿万个你我成就中国。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每个人的脚步,必将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我们每个人的奋斗,必将汇聚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样一种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力量,仍将是中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依托,推动中国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回望过去,2020年,我们不只战胜了疫情,我们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极为艰苦复杂的条件下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千年的梦想照进现实,巨大的困难被韧劲克服,每一项成就,都指向着沉甸甸的家国梦想。2021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踏上新征程,我们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宏图已绘就,路线更明晰,国人的生活更加有盼头。回看旧岁,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谋划新年,我们更坚信:春暖花开,相聚可待;山河无恙,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