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杭州校区  8:00—21:30

绍兴校区  8:00—21:00

【导读】《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年第9期
来源:   作者:   编辑:黄求尔   时间:2023-12-04   点击数:

文章1《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视角

概述: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如何赋能双循环发展成为理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以不同维度衡量双循环的基础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角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内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外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对双循环的重要性明显大于后者。与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不同,在南北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步调一致,不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也保持一致。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传导机制方面,从“筑长板”层面二者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对内循环和外循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从“补短板”层面二者则可通过提升减贫治理水平,对双循环产生促进作用和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作者简介:王冬彧(1994-),女,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綦勇(1969-),男,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yqi@mail.neu.edu.cn)。

评述:作为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之深、辐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为“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从空间外溢视角出发,考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两种产业形态对于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赋能强度、机制和区域影响。首先,从产业形态的角度区分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特征和相对重要性,阐明二者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其对双循环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优化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激励政策、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从创新“筑长板”和减贫“补短板”两方面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作用于双循环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如何通过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技术引进规模、提升减贫治理效果促进双循环发展,在加强建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双循环关联的基础上,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可靠路径;最后,为化解数字经济可能加剧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担忧,对南北地区和沿海内陆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双循环的影响进行分地区讨论,更加明晰地验证了数字经济的空间发展趋势和规律,为今后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引用:王冬彧,綦勇.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9:3-21.

全文:点击下载

期刊排架号:(绍兴)报纸期刊阅览区(二楼西)  2-3-1B


文章2《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的双案例研究》

概述:平台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推动了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现有关于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还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基于价值创造理论,本文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捕获”的逻辑关系对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展开双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所差异。对于数字交易平台企业,首先以市场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消化和信息反应分析市场需求,进而与需求方和供给方主体利用交易杠杆进行价值共创,最终在绩效价值、成本价值和信任价值三方面实现价值捕获;而数字创新平台企业则是以技术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或服务创新,协同互补者和用户主体利用创新杠杆共同创造价值,实现网络价值、互补价值和治理价值。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为数字平台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马鸿佳(1979-),男,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mahongjia@jlu.edu.cn);林 樾(1996-),女,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评述:当前,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平台经济,数字平台企业及其衍生的生态系统已成为整合与优化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新组织载体和核心主体。本文按照不同的商业模式将数字平台企业划分为数字交易平台企业和数字创新平台企业两种类型,在分别选取典型案例企业展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整合提炼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构建了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理论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主张、平台多主体的构成及其之间通过杠杆作用形成的价值共创网络以及数字平台企业所实现的价值类型,研究结论能够一定程度上打开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黑箱,是数字平台理论研究的关键板块,为完善数字平台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章还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探索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的完整性过程,一方面推动了价值创造理论在数字平台情境下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后续对价值创造理论的研究由静态视角转为动态视角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引用:马鸿佳,林樾.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的双案例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9:22-37.

全文:点击下载

期刊排架号:(绍兴)报纸期刊阅览区(二楼西)  2-3-1B


文章3《企业数字化转型、容错机制与研发创新》

概述: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容忍是激励管理层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容错机制”视角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研发创新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水平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了管理层因创新失败导致的薪酬降低和职业生涯风险,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对管理层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证实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容错机制”激励企业创新这一影响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差、高管持股数量较低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创新产出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的增加,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本研究丰富了管理层创新激励的相关文献,为如何提高管理层的创新积极性以及高质量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作者简介:王靖茹(1994-),女,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jingru_wang123@126.com);姚 颐(1972-),女,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述:创新是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数字化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数据信息的市场竞争,这要求企业强调并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企业运用数字化平台的便捷优势开展多维度的创新技术研发,而且数字化转型所营造的透明信息环境能够帮助股东更为精准地识别和判断管理层的努力程度和工作能力,提高对管理层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进而促进管理层创新意愿的提高。将数字化转型这一市场机制与政府政策支持有效结合,实现创新动力激励与创新能力激励的双管齐下,对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管理层“容错机制”视角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研发创新的影响,从“容错机制”这一视角为企业创新激励提供了经验证据,并补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于管理层行为决策的相关文献,拓展了企业信息环境发挥治理效应的相关文献。

引用:王靖茹,姚颐. 企业数字化转型、容错机制与研发创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9:38-53.

全文:点击下载

期刊排架号:(绍兴)报纸期刊阅览区(二楼西)  2-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