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1:《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的测度、结构及国际比较——基于生产链长度视角》
概述:保障产业链安全运行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也是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然而,跟踪产业链风险的测度指标相对缺乏,且存在概念混淆。鉴于此,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视角,并结合国家间双边关系、不可替代程度等因素,提出了全球产业链风险敞口、风险收益比新概念和新测度方法,并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发现:(1)总体上,不同方法测算得到的中国整体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风险敞口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考虑国家间双边关系、生产环节的不可替代性等因素,或使用传统GVC参与度方法都会低估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2)不同行业和不同技术水平产业的风险敞口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高技术制造业近1/3的生产长度暴露在国外,产业链受到外部冲击而断裂的风险较大。(3)中国产业链需求端风险敞口处于中游水平,高于美国,但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大于收益,而世界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收益大于风险。(4)各国家部门产业链风险敞口总体上具有一定监测预警作用,即某一国家部门风险敞口越大,在不利冲击下(如疫情)其贸易量下降的幅度可能就越大。
作者简介: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钟道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范子杰,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引用:倪红福,钟道诚,范子杰. 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的测度、结构及国际比较——基于生产链长度视角[J].管理世界,2024,4: 1-26+46+27-45.
全文:点击下载
文章2:《数据要素、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概述:产业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鲍莫尔病”和过早“去工业化”问题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阻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本文采用量化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据要素的生产、交易和投入模型,将数据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在“效率—结构—速度”的分析框架下,采用结构化检验方法,定量分析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采用比较静态方法研究交通与数据要素协同效应加速这一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与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仅将数据要素与服务业相结合并不能完全解决服务业由于效率相对滞后而在结构转型中受到“鲍莫尔病”的困扰。在交通聚集人口的作用下,高人口密度依赖型的服务业将提高效率,有望根除效率滞后导致的潜在成本上升的病因。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的作用下,制造业数字化能规避制造业份额过早下降问题。数据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字技术红利,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中国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作者简介:陈晓佳,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徐玮,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
引用:陈晓佳,徐玮. 数据要素、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J]. 管理世界,2024,4: 78-98.
全文:点击下载
文章3:《机构投资者驱动企业绿色治理:监督效应与内在机理》
概述: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行为决策形成差异化影响,围绕企业绿色治理的市场驱动型环境治理机制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路径之一。本文从市场驱动型环境治理机制视角拓展股东积极主义模型,利用文本分析法等测度机构投资者沟通有效程度,探讨机构投资者驱动企业绿色治理的监督效应及内在机理。模型推导发现,机构投资者基于绿色价值创造和社会效用动机,积极沟通介入控股股东绿色经营决策,有效沟通的门槛条件取决于绿色关注、声誉因素、退出威胁和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成本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机构投资者沟通对于公司绿色治理绩效产生正效应,且在绿色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绿色声誉较大、退出威胁更强烈、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或两权分离程度较低时绿色治理作用更显著;机构投资者沟通形成了提高绿色投资效率、驱动绿色创新、抑制绿色代理冲突和促进碳减排的绿色治理传导路径。本文进一步引入环境规制外生冲击,验证了碳排放权交易、新环保法实施与机构投资者沟通形成的绿色治理联动效应。最后,本文提出要发挥机构投资者绿色积极主义行为的市场驱动力作用,从内部传递性和外部联动性角度提升有效沟通程度,促进企业绿色治理机制形成。
作者简介:张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吕纤,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韩云,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
引用:张云,吕纤,韩云. 机构投资者驱动企业绿色治理:监督效应与内在机理[J] . 管理世界,2024,4: 197-221.
全文:点击下载